过深惭禄在,识浅赖刑宽
出处:《虢州逢侯钊同寻南观因赠别》
唐 · 卢纶
相见翻惆怅,应怜责废官。
过深惭禄在,识浅赖刑宽。
独失耕农业,同思弟侄欢。
衰贫羞客过,卑束会君难。
放鹤登云壁,浇花绕石坛。
兴远江海上,迹在是非端。
林密风声细,山高雨色寒。
悠然此中别,宾仆亦阑干。
过深惭禄在,识浅赖刑宽。
独失耕农业,同思弟侄欢。
衰贫羞客过,卑束会君难。
放鹤登云壁,浇花绕石坛。
兴远江海上,迹在是非端。
林密风声细,山高雨色寒。
悠然此中别,宾仆亦阑干。
注释
相见:见面。翻:反而。
惆怅:忧郁,失落。
应:或许。
怜:怜悯。
责废官:被贬谪的官员。
过深:过于深厚。
惭禄在:对领取俸禄感到惭愧。
识浅:见识浅薄。
赖:依赖, 幸亏。
刑宽:法律的宽容。
独失:独自失去。
耕农业:耕田种地的生活。
同思:共同思念。
弟侄:弟弟和侄子。
欢:欢乐。
衰贫:衰老贫穷。
羞客过:羞于有客人来访。
卑束:地位低下,拘束。
会君难:与您相见困难。
放鹤:放飞白鹤。
云壁:云雾缭绕的峭壁。
浇花:浇花。
绕石坛:环绕石坛。
兴远:兴致遥远。
江海:象征广阔无边的地方。
迹在是非端:足迹落在了是非争端之中。
林密:树林密集。
风声细:风声微弱。
山高:山势高峻。
雨色寒:雨色显得寒冷。
悠然:悠闲的样子。
此中别:在此分别的情境中。
宾仆:宾客和仆人。
亦阑干:也感到依依不舍。
翻译
见面反而令人惆怅,或许你会怜悯我这被贬的官员。深感惭愧我还领着俸禄,认识浅薄幸亏法律宽容。
我独自失去了耕种的田园,同样思念弟弟侄儿的欢颜。
衰老贫穷羞于客人来访,地位低微使得与你相见困难。
放鹤登上云雾缭绕的崖壁,环绕石坛浇灌花朵。
心怀远方江海的兴致,足迹却落在了是非之间。
树林茂密风声细微,山高雨落带来寒意。
在这悠闲的分别之中,我和宾客仆人都有些依依不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感伤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描写。首句“相见翻惆怅,应怜责废官”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前处境的无奈,可能是在叙述诗人因某种原因而与朋友分别的情形。
接着,“过深惭禄在,识浅赖刑宽”则是诗人对于自己过去所获得的恩惠感到内疚,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己的认识不足,只能寄希望于宽容的法律或社会环境。
“独失耕农业,同思弟侄欢”中,“耕农业”可能指的是一种简单朴实的生活状态,而“独失”则表明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有所向往但又无法实现的无奈。而“同思弟侄欢”则是在表达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
“衰贫羞客过,卑束会君难”描述了诗人的困顿处境,对于来访的宾客感到羞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在社会交往中的不易和难以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
“放鹤登云壁,浇花绕石坛”则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通过放飞鹤鸟和浇灌花卉来表达诗人对于自由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兴远江海上,迹在是非端”中,“兴远”可能指的是诗人的远大志向,而“迹在是非端”则是在说诗人的行为或思想总是在被世俗的是非评判之中。
“林密风声细,山高雨色寒”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幽静而又带有凉意的情感氛围。
最后,“悠然此中别,宾仆亦阑干”则是在表达诗人在分别时所体会到的悠长孤寂之情,以及对于周围环境的冷漠无动之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社会与个人处境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