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胜观雨,观雨须高楼
出处:《西斋秋感二十首 其十》
宋末元初 · 方回
听雨胜观雨,观雨须高楼。
细雨或终日,高楼令人愁。
不如空斋夜,听雨诗思幽。
雨作树声汹,万叶鸣飕飗。
雨止檐声绝,忽续一滴秋。
此时佳句来,自得不待求。
暮年识此味,□庐真宜休。
何如大醉眠,红日生床头。
细雨或终日,高楼令人愁。
不如空斋夜,听雨诗思幽。
雨作树声汹,万叶鸣飕飗。
雨止檐声绝,忽续一滴秋。
此时佳句来,自得不待求。
暮年识此味,□庐真宜休。
何如大醉眠,红日生床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听雨的意境,通过对比高楼观雨与夜晚空斋听雨的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于静谧之美的追求和欣赏。细雨绵长,既能激发愁思,也能引出佳句,显示了雨声在文学创作中的灵感作用。
"不如空斋夜,听雨诗思幽"这两句突出了夜晚独处时的宁静与深远,可以更好地感受雨的声音和内心的交流。"此时佳句来,自得不待求"则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灵感自然涌现,无需刻意追寻。
"暮年识此味,□庐真宜休"("□"处可能是"吾"或其他字)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情趣的深刻体会和享受,特别是在晚年,更能领略到这份宁静中的美好。最后两句"何如大醉眠,红日生床头"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完全沉浸于个人内心世界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听雨体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