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诗人见即誇,岂怜高韵说红茶
出处:《红茶花》
唐 · 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誇,岂怜高韵说红茶。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景物:景色、景致。见即誇:见到就赞美。
岂怜:哪里会去怜惜或欣赏。
高韵:高雅的格调或韵味。
红茶:这里代指红茶的雅致。
牡丹:一种花卉,被誉为花中之王。
枉用:白白使用,徒劳。
三春力:春天的三个月时光,象征生机和活力。
开得:开花的时候。
方知:才知道。
不是花:并非真正的花朵,这里可能指红茶并非诗人真正欣赏的对象。
翻译
诗人见到美景就会大加赞赏,哪里只是欣赏红茶的高雅韵味。牡丹白白耗费了整个春天的力量,开放后才知道它并非真正的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作品《红茶花》。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以景物描写为主,融入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的佳作。
首句“景物诗人见即誇”表明诗人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象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赞美之词。这是一种文学夸张手法,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深切感受。
接着“岂怜高韵说红茶”一句,则将视角转向特定的景物——红茶花。这里,“岂怜”表达了一种惊叹之情,似乎在问:难道不是因为对高雅韵味的珍爱,所以才特别提及这红茶花吗?“说红茶”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包含了诗人对此物独特韵味的赞赏。
第三句“牡丹枉用三春力”中,“牡丹”代指牡丹花,这里借牡丹之名,隐喻那些过度修饰或炫耀的事物。诗人通过牡丹“枉用三春力”,即过多地耗费了春天的精力来开花结果,暗示了一种过犹不及的哲理。
最后一句“开得方知不是花”则是对前述景象和物象的一种超然体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当那些被过度修饰或炫耀的事物达到顶峰时,我们才真正认识到,它们其实并非我们所追求的真实之花。这既可以理解为对自然本真的赞美,也可视作诗人对于虚华世界的一种批判。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司空图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且也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象,触及哲理层面的诗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