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思朔雪,梅吐腊前梢
出处:《送番禺杜杆主簿》
宋 · 梅尧臣
行识桄榔树,初窥翡翠巢。
地蒸蛮雨接,山润海云交。
讼少通华语,虫多入膳庖。
不须思朔雪,梅吐腊前梢。
地蒸蛮雨接,山润海云交。
讼少通华语,虫多入膳庖。
不须思朔雪,梅吐腊前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行:行识桄榔树。识:行走。
桄榔树:一种热带常绿乔木,果实可食用或制糖。
初窥翡翠巢:初次看到翡翠鸟的巢。
翡翠巢:翡翠鸟筑的巢,色彩鲜艳。
地蒸蛮雨接:地面蒸腾着蛮荒之地的雨水。
蛮雨:形容热带充沛的雨水。
山润海云交:山岭被海云滋润。
海云交:海上的云层交汇。
讼少通华语:诉讼案件少,人们能说汉语。
华语:汉语,中国的语言。
虫多入膳庖:昆虫丰富,成为菜肴的一部分。
膳庖:厨房,膳食。
不须思朔雪:无需想念北方的冬季积雪。
朔雪:北方的冬雪。
梅吐腊前梢:腊月,农历十二月,梅花在冬季提前绽放。
翻译
行走在桄榔树丛中,初次看见翡翠鸟的巢穴。地面蒸腾着热带雨的气息,山岭浸润着海云的交融。
诉讼稀少,人们能流畅地说汉语,昆虫丰富,成为餐桌上的佳肴。
不必想念北方的冰雪,因为梅花已在腊月之前绽放枝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番禺杜杆主簿》,通过对桄榔树和翡翠巢的描绘,展现出热带地区的独特风貌。"行识桄榔树,初窥翡翠巢"两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初次见到桄榔树和翡翠鸟筑巢的情景,富有异国情调。
"地蒸蛮雨接,山润海云交"进一步描绘了当地湿润的气候和山海交融的景色,给人以浓厚的地域气息。接着,"讼少通华语,虫多入膳庖"反映出当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生活与自然和谐共处,以及丰富的食材来源。
最后两句"不须思朔雪,梅吐腊前梢",诗人安慰友人不必挂念北方的严冬,因为此处的梅花已经提前在腊月绽放,寓意着南方温暖如春的环境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番禺的风土人情,既有对友人的关怀,也寓含了对南方自然风光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