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声生树底,雨气满林端
出处:《雨寒忆舍弟》
明 · 萧翀
已过清明节,仍余料峭寒。
风声生树底,雨气满林端。
堤草青犹短,山花湿未干。
季方千里隔,谁念客衣单。
风声生树底,雨气满林端。
堤草青犹短,山花湿未干。
季方千里隔,谁念客衣单。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萧翀的《雨寒忆舍弟》描绘了清明节后仍有料峭春寒的景象。首句“已过清明节,仍余料峭寒”点明时令,虽过了清明,但春寒料峭,尚未完全褪去。接下来的“风声生树底,雨气满林端”通过风声和雨气的描写,渲染出湿润而清冷的氛围,展现了春天特有的动态美。
“堤草青犹短,山花湿未干”两句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堤边的草色虽青,但由于雨后湿润,显得尤为娇嫩;山间的花朵被雨水打湿,花瓣上还留有水珠,未能完全晾干。这两句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最后,“季方千里隔,谁念客衣单”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感受到的那份深深的孤寂与寒冷,以及对远方弟弟的牵挂。整首诗以景寄情,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