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
出处:《和陶贫士七首,并引 其二》
宋 · 苏轼
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
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
古来避世士,死灰或馀烟。
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
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
古来避世士,死灰或馀烟。
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
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注释
夷、齐:指伯夷和叔齐,古代的两位高洁之士。耻:以……为耻。
虞轩:虞舜的车驾,代指虞舜的盛世。
产、禄:石崇、王恺,西晋时期的豪奢贵族。
绮:华美的织锦。
园:园林。
死灰:比喻心灰意冷。
馀烟:残留的微弱气息。
末路:人生的晚期,困境。
朱墨:朱砂墨水,用于写字绘画。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著名的隐士。
仕:做官。
径归:直接回家,不走常规路径。
羞独贤:对世人的虚荣感到羞愧,独自保持高尚。
翻译
伯夷、叔齐以接受周朝粮食为耻,高声吟唱赞美虞舜的诗篇。石崇、王恺那样的人是谁,能拥有华美的织锦和园林。
自古以来的隐士,即使心如死灰,也可能保留一丝余热。
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这样做更加可耻,他们亲手研磨朱砂墨水。
陶渊明起初也曾做官,弹琴唱歌都是出于真心。
但他并不快乐,于是直接回归田园,对世间的浮华感到羞愧,独自保持清高。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风格上承自唐诗的豪放与宋诗的情感细腻。在这短小的七言绝句中,诗人通过对古代避世者生平的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个人操守和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思考。
"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 这两句点出了历史上的几位著名隐逸,他们或为了保持自己的清白,或出于对政治环境的不满,选择了逃离世俗。"产、禄彼何人,能致绮与园。" 描写的是这些避世者尽管生活简朴,但依然能够自得其乐,享受田园之美。
"古来避世士,死灰或馀烟。末路益可羞,朱墨手自研。"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坚守自己操守,即使身处困境也不为世俗所动摇的隐逸的赞赏。而"末路益可羞"则透露出一种悲凉,似乎在说即便到了生命尽头,这些避世者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朱墨手自研"则是对自己的一种期许,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品格和修养。
"渊明初亦仕,弦歌本诚言。不乐乃径归,视世羞独贤。" 这两句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隐逸、文学家嵇康(又称渊明),他曾经出仕但最终选择归隐。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那些不愿意在污浊的世界中沉沦,坚持个人的正直与高洁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上避世者的回顾和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操守、精神独立以及对社会价值观的深刻反思。它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透露出了他内心对于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