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如削水如渑,一洞清音气味凝
出处:《清音洞》
宋 · 黄非熊
群山如削水如渑,一洞清音气味凝。
风送松声归远壑,日移猿影下垂藤。
林僧倚杖看泉脉,野客横琴坐石棱。
回首碧岩钟动处,云台犹在最高层。
风送松声归远壑,日移猿影下垂藤。
林僧倚杖看泉脉,野客横琴坐石棱。
回首碧岩钟动处,云台犹在最高层。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之间的清幽景象,以"群山如削,水如渑"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山势陡峭、水流清澈的自然风貌。"一洞清音气味凝",将洞中泉水的潺潺声比喻为清音,暗示了环境的静谧与纯净。
接下来的两句,"风送松声归远壑,日移猿影下垂藤",通过风送松涛和日落时分猿猴穿越藤蔓的动态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空灵与生机。诗人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林僧倚杖看泉脉,野客横琴坐石棱",描绘了僧人和游人悠然自得的情态,他们或是观察泉水,或是抚琴静坐,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宁静。
最后,诗人以"回首碧岩钟动处,云台犹在最高层"收尾,通过钟声和云台的意象,表达了对高处禅境的向往,以及对整个清音洞景色的回味与留恋。
整体来看,黄非熊的《清音洞》以其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静美与人文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