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丰事少似宜君,饱读遗书心亦足
出处:《送欧阳辩》
宋 · 苏辙
我年十九识君翁,须发白尽颧颊红。
奇姿云卷出翠阜,高论河决生清风。
我时少年岂知道,因缘父兄愿承教。
文章疏略未足云,举止猖狂空自笑。
公家多士如牛毛,扬眉抵掌气相高。
下客逡巡愧知己,流蘖低昂随所遭。
却来京洛三十载,重到公家二君在。
伯亡仲逝无由追,泪落数行心破碎。
京城东西正十里,雨落泥深旱尘起。
衣冠缠绕类春蚕,一岁相从知有几。
去年叔为尚书郎,家传旧业行有望。
今年季作澶渊吏,米盐骚屑何当起。
前辈今无一二存,后来幸有风流似。
黄河西行淤没屋,桑柘如云麦禾熟。
年丰事少似宜君,饱读遗书心亦足。
奇姿云卷出翠阜,高论河决生清风。
我时少年岂知道,因缘父兄愿承教。
文章疏略未足云,举止猖狂空自笑。
公家多士如牛毛,扬眉抵掌气相高。
下客逡巡愧知己,流蘖低昂随所遭。
却来京洛三十载,重到公家二君在。
伯亡仲逝无由追,泪落数行心破碎。
京城东西正十里,雨落泥深旱尘起。
衣冠缠绕类春蚕,一岁相从知有几。
去年叔为尚书郎,家传旧业行有望。
今年季作澶渊吏,米盐骚屑何当起。
前辈今无一二存,后来幸有风流似。
黄河西行淤没屋,桑柘如云麦禾熟。
年丰事少似宜君,饱读遗书心亦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识君翁:结识您的父亲。颧颊红:面颊红润。
云卷出翠阜:风采如云卷过青山。
高论:高明的见解。
猖狂:举止狂放。
公家多士:朝廷人才众多。
黄河西行:黄河向西流去。
桑柘如云:桑树柘树茂密如云。
宜君:适合您。
翻译
我十九岁时结识了您,您的须发虽白但面颊仍红润。您的风采如云卷翠峰,高谈阔论如黄河决堤生出清风。
那时我年轻,哪懂得这些,只因父兄之愿,得以受教。
我的文章粗疏,不足挂齿,举止狂放,只能自我解嘲。
朝廷人才众多,你们意气风发,我自愧不如。
作为晚辈,我谦恭地敬仰您们,命运起伏,随波逐流。
离开京洛已三十年,再次回来,两位尊者仍在。
兄长去世,弟弟离去,无法再追寻,泪水滑落,心碎不已。
京城东西十里的路程,雨后泥泞,尘土飞扬。
人们衣冠如春蚕,一年相伴,能有多少时光。
去年叔父担任尚书郎,家族事业有望传承。
今年季弟成为澶渊官吏,琐事繁多,何时能安宁。
前辈已寥寥无几,幸好后辈中有风流人物。
黄河西去,淹没房屋,桑柘茂盛,麦禾成熟。
年景丰收,事务稀少,这样的生活适合您,饱读先人的遗书,心灵也得到满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送欧阳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欧阳辩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才华的赞赏。诗中描述了诗人年轻时与欧阳翁相识,对其奇特风采和高明见解印象深刻。诗人回忆自己当初懵懂无知,但欧阳翁的教诲对他的成长影响深远。接着,诗人感叹时光荏苒,好友欧阳氏兄弟相继离世,令人痛惜。他感慨在京洛之间,人事变迁,旧友难觅,而欧阳氏家族仍然人才辈出,令人欣慰。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公家多士如牛毛”形容人才众多,“衣冠缠绕类春蚕”描绘京城繁华景象,以及“黄河西行淤没屋”象征岁月流逝。最后,诗人祝愿欧阳辩事业有成,即使在动荡的时代,也能像宜君一样享受读书的乐趣,体现了对友人的期许和对知识的崇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个人经历和对友人的描绘,展现了宋人对友情和学问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