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偶爱山水故,纵步不知湖岭深
道人偶爱山水故,纵步不知湖岭深。
空岩已礼百千相,曹溪更欲瞻遗像。
要知水味孰冷煖,始信梦时非幻妄。
袖中忽出贝叶书,中有璧月缀星珠。
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
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
诵师佳句说南屏,瘴云应逐秋风靡。
胡为只作十日欢,杖策复寻归路难。
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子何时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白云:白色的云。出山:从山中升起。
无心:无意。
栖乌:栖息的乌鸦。
恋旧林:眷恋旧的森林。
道人:道士。
山水故:对山水的喜爱。
纵步:随意行走。
湖岭深:湖岭的深处。
空岩:空旷的岩石。
百千相:无数景象。
曹溪:著名的溪流。
遗像:圣贤的画像。
水味:水的温度。
孰冷煖:哪个冷哪个暖。
梦时:在梦中。
幻妄:虚幻。
贝叶书:写在贝叶上的经书。
璧月:明亮的月亮。
星珠:星星般的光泽。
人间胜绝:人间最美的地方。
略已遍:几乎都已游览。
匡庐:庐山。
南岭:南岭山脉。
西湖:杭州西湖。
西湖北望:向西湖方向眺望。
三千里:千里之外。
大堤:宽阔的堤岸。
冉冉:缓缓地。
秋水:秋日的水。
诵师佳句:吟诵老师的佳句。
南屏:南屏山。
瘴云:热带雨林中的有毒雾气。
秋风靡:随秋风消散。
胡为:为何。
十日欢:短暂的欢乐。
杖策:手杖。
归路难:返回的道路困难。
留师:留住法师。
笋蕨:竹笋和蕨菜。
不足道:不值一提。
怅望:惆怅地望着。
荔子:荔枝。
何时丹:何时成熟。
翻译
白云从山间自然显现,乌鸦何需眷恋旧林。道士偶然喜爱山水,漫步不知湖岭之深。
空岩之上已拜过无数景色,还想瞻仰曹溪圣贤的遗像。
要想知晓水的冷暖,才信梦境并非虚幻。
袖中忽然取出佛经书卷,其中嵌有如璧的月亮和星珠。
人间美景几乎都已游览,庐山、南岭与西湖最为出色。
向西遥望千里湖面,秋天的大堤在秋水中缓缓延伸。
吟咏师长的佳句,仿佛看到南屏山的景象,瘴气应随秋风消散。
为何只能短暂欢聚十日,再次持杖寻找归途实属艰难。
留住法师的竹笋蕨菜算不得什么,只遗憾不知荔枝何时成熟。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赠昙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以及他对于修道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理想。
"白云出山初无心,栖乌何必恋旧林。"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云不自觉地从山中飘逸而出,乌鸟也不必执着于旧时的树林。这既是对自然界中事物本性无为的一种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羁绊的一种超脱。
"道人偶爱山水故,纵步不知湖岭深。" 这两句则表达了作为道人的偶尔喜好自然之美,以及对自然的探索和体验,诗人在山水之间漫步,不觉自己已深入其间,这种忘我之境正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精神状态。
接下来的几句"空岩已礼百千相,曹溪更欲瞻遗像。要知水味孰冷煖,始信梦时非幻妄。" 描述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入探究,以及对某些历史遗迹的向往和追寻,通过这些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历史、自然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体验。
"袖中忽出贝叶书,中有璧月缀星珠。" 这两句则是对一本神秘古籍的描述,这本书如同宝物一般珍贵,其中包含着璧月和星辰之美,象征着知识、智慧以及超凡脱俗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对于人间胜景的游历,以及对西湖北望三千里的感慨。"大堤冉冉横秋水。诵师佳句说南屏,瘴云应逐秋风靡。"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也体现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
最后几句"胡为只作十日欢,杖策复寻归路难。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子何时丹。" 则表达了一种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修养的反思。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寻,展现了苏轼深邃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