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朝好作监门图,应有春风洒中泽
出处:《晤孙芝房感赋》
清 · 杨彝珍
五载风尘与君别,江湖日带疮痍色。
一樽相对杂悲喜,不堪流泪说乡国。
忆昔逆旅并羸马,共有心期振沟瘠。
一朝君起遇际会,出入光明傍日月。
独我窜身向江澨,频见蛟龙翻窟宅。
可怜徒手莫援救,坐使原野成萧瑟。
只今不待秋井{土扇},嵯峨白骨蔽城阙。
纵有遗黎理荒秽,复苦高田作龟坼。
君也相视匪越秦,对此能无动凄恻。
归朝好作监门图,应有春风洒中泽。
一樽相对杂悲喜,不堪流泪说乡国。
忆昔逆旅并羸马,共有心期振沟瘠。
一朝君起遇际会,出入光明傍日月。
独我窜身向江澨,频见蛟龙翻窟宅。
可怜徒手莫援救,坐使原野成萧瑟。
只今不待秋井{土扇},嵯峨白骨蔽城阙。
纵有遗黎理荒秽,复苦高田作龟坼。
君也相视匪越秦,对此能无动凄恻。
归朝好作监门图,应有春风洒中泽。
鉴赏
这首清代杨彝珍的《晤孙芝房感赋》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五年后的情感波折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首句“五载风尘与君别”,描绘了两人经历的艰辛岁月,暗示了离别之久和世事沧桑。接着,“江湖日带疮痍色”揭示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生疾苦。
诗人回忆起昔日共患难的日子,他们曾怀揣理想,希望改变贫困,“共有心期振沟瘠”。然而,友人孙芝房如今显贵,而诗人自己却流落他乡,目睹蛟龙般的权势者肆虐,“独我窜身向江澨,频见蛟龙翻窟宅”,表达了对不公的愤慨和自身的无奈。
“可怜徒手莫援救”表达了对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而“嵯峨白骨蔽城阙”则揭示了战乱后的惨状。诗人感叹即使有残存的百姓努力耕作,却仍面临“高田作龟坼”的困境,暗示了社会矛盾的深重。
面对友人的地位变迁,诗人没有指责,而是寄语他“归朝好作监门图”,希望他能在权力高位上为百姓谋福利,带来“春风洒中泽”的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哀愁,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