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将铸剑时,神物从傍泣
出处:《感咏二十首》
明 · 李时行
干将铸剑时,神物从傍泣。
剑成献吴宫,瑞气环椒室。
秘之未及试,崇质长飞逸。
吴伯与干将,徐遭刑戮厄。
始知希世宝,反为祸所及。
古来神武王,靖乱在仁德。
冶铁本精灵,用之亦何益。
虞阶舞干羽,有苗自来格。
剑成献吴宫,瑞气环椒室。
秘之未及试,崇质长飞逸。
吴伯与干将,徐遭刑戮厄。
始知希世宝,反为祸所及。
古来神武王,靖乱在仁德。
冶铁本精灵,用之亦何益。
虞阶舞干羽,有苗自来格。
鉴赏
这首诗以“干将铸剑”为引子,展开了一段对历史与人性的深刻反思。开篇“干将铸剑时,神物从傍泣”,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干将铸剑时,周围万物似乎都感受到了这把剑即将带来的力量与变化,甚至为之哭泣。这种超现实的描写,既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暗示了剑的非凡属性。
接着,“剑成献吴宫,瑞气环椒室”两句,描述了剑完成后的盛况,献给吴宫,瑞气环绕椒室,象征着剑的神圣与尊贵。然而,好景不长,“秘之未及试,崇质长飞逸”,剑虽未被真正使用,却因它的崇高品质而自行飞逸,预示着它最终的命运并非平静。
“吴伯与干将,徐遭刑戮厄”揭示了剑与铸剑者最终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世态炎凉和英雄末路的主题。接下来,“始知希世宝,反为祸所及”,表达了对稀世珍宝最终成为祸端的感慨,暗含对权力与欲望的批判。
“古来神武王,靖乱在仁德”则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强调了仁德在平定动乱中的重要性,与前文形成对比,凸显了道德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
最后,“冶铁本精灵,用之亦何益”是对铸剑过程的总结,提出疑问,表达了对事物本质与用途之间关系的思考。而“虞阶舞干羽,有苗自来格”则以虞舜时期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暗示了通过和平而非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干将铸剑及其后续命运的叙述,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探讨了人性、权力、道德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