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将有限身,苦作无俚画
出处:《和韵题茧庵》
宋 · 许及之
荣枯翻覆手,生死出入息。
那将有限身,苦作无俚画。
譬彼三眠蚕,已足三食力。
作茧聊自藏,随化各有适。
石椁翁固痴,锸埋儿作剧。
忆昨办同穴,物理念终极。
斸地号茧窝,开径延友益。
今闻梅山作,真得曹溪滴。
袖手将诗坛,忘形规寿宅。
达观接前脩,美意非毒腊。
智愚虽相较,今古归一识。
何当访此老,同为逆旅客。
那将有限身,苦作无俚画。
譬彼三眠蚕,已足三食力。
作茧聊自藏,随化各有适。
石椁翁固痴,锸埋儿作剧。
忆昨办同穴,物理念终极。
斸地号茧窝,开径延友益。
今闻梅山作,真得曹溪滴。
袖手将诗坛,忘形规寿宅。
达观接前脩,美意非毒腊。
智愚虽相较,今古归一识。
何当访此老,同为逆旅客。
鉴赏
这首诗以“茧”为主题,借物喻人,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以“荣枯翻覆手,生死出入息”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无常与变化,暗示人生的起起伏伏如同茧的生长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变数。
接着,“那将有限身,苦作无俚画”,诗人感叹于生命短暂,却常常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时间,表达了对时间宝贵和生命意义的反思。随后,通过比喻“三眠蚕”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成长与自我封闭的过程,以及最终“作茧自藏”的智慧,寓意个人的成长需要自我保护和独立。
“石椁翁固痴,锸埋儿作剧”,诗人通过对比,批评那些过分追求死后荣耀的行为,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死后世界的装饰,而在于生前的真正价值和贡献。
“忆昨办同穴,物理念终极”,诗人回忆过去的愿望,希望与亲人共赴黄泉,体现了对亲情和永恒的渴望。接下来,“斸地号茧窝,开径延友益”,则表达了对建立友谊和共同生活的向往,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最后,“今闻梅山作,真得曹溪滴”,诗人可能是在赞美某位高僧或道家的智慧,表示自己从他们的教诲中获得了深刻的启示。通过“袖手将诗坛,忘形规寿宅”,诗人表明自己愿意放下世俗的纷争,追求内心的平静和长寿的生活方式。
“达观接前脩,美意非毒腊”,表达了诗人对前辈智慧的尊重和学习,认为真正的美好不是物质的奢华,而是精神的富足。最后,“智愚虽相较,今古归一识”,诗人强调智慧不分高低,古今相通,体现了对人类智慧的普遍性和超越性的认识。
整首诗通过茧的生长过程,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友情、亲情、智慧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