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赋耽痂癖,有财贮空虚全文

我赋耽痂癖,有财贮空虚

出处:《施经偈
宋 · 冯楫
我赋耽痂癖,有财贮空虚
不作子孙计,不为车马速。
不充玩好用,不买声色娱。
置锥无南亩,片瓦无屋庐。
所得月俸给,唯将赎梵书。
万里遣迎介,崎岖涉长途。
奉安大刹中,开示诸迷徒。
庶几披阅者,咸得入无馀。
古佛为半偈,尚乃舍生躯。
我今以财施,痛楚不侵肤。
以我较古佛,苦乐万倍殊。
所以不惜财,非是禀性愚。
借问借财人,终日较锱铢。
无常忽地到,宁免生死无。

拼音版原文

dānjiāyǒucáizhùkōng

zuòsūnwèichē

chōngwánhǎoyòngmǎishēng

zhìzhuīnánpiàn

suǒyuèfènggěiwéijiāngshúfànshū

wànqiǎnyíngjièshècháng

fèngānchàzhōngkāishìzhū

shùyuèzhěxián

wèibànshàngnǎishèshēng

jīncáishītòngchǔqīn

jiàowànbèishū

suǒcáifēishìbǐngxìng

jièwènjiècáirénzhōngjiàozhū

chángdàoníngmiǎnshēng

注释

耽痂癖:沉迷于收藏。
贮空虚:空虚存积。
子孙计:为子孙打算。
车马速:快速的车马生活。
玩好:享乐。
声色娱:音乐和美色。
置锥无南亩:没有田地财产。
屋庐:房屋。
月俸给:每月薪水。
梵书:佛经。
大刹:寺庙。
迷徒:迷失的人。
披阅者:阅读经书的人。
无馀:领悟一切。
古佛:古代佛祖。
痛楚不侵肤:痛苦未触及身心。
苦乐万倍殊:苦乐感受大不相同。
禀性愚:天生愚钝。
借财人:借他人财物的人。
终日较锱铢:整天计较细小的事物。
无常:无常变化。
宁免生死无:怎能避免生死。

翻译

我沉迷于收藏癖好,财富却空虚存积。
我不为子孙打算,也不追求快速的车马生活。
我不把钱花在享乐上,不买音乐和美色来取悦自己。
我没有田地的财产,没有房屋的庇护。
每月的薪水,只用来购买佛经。
我派人远行迎接圣物,历经艰难的长途跋涉。
我恭敬地将其安置在寺庙中,为迷失的人们揭示真理。
希望阅读这些经书的人,都能从中领悟一切。
古代佛祖为了佛法,甚至舍弃生命。
我现在用财富布施,痛苦并未触及我的身心。
与古佛相比,我的苦乐感受截然不同。
所以我毫不吝啬财物,并非天生愚钝。
请问那些借财之人,是否整天斤斤计较。
无常随时降临,怎能避免生死轮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冯楫的作品,名为《施经偈》。从内容上看,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于佛教信仰和慈善事业的投入,以及他对待财富态度的一种超脱。

"我赋耽痂癖,有财贮空虚。不作子孙计,不为车马速。"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个人积累财富缺乏兴趣,也不以子孙后代的繁荣和个人的物质享受为目标。

"不充玩好用,不买声色娱。置锥无南亩,片瓦无屋庐。" 作者更不沉迷于个人享乐,也不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没有为自己积累财产。

"所得月俸给,唯将赎梵书。" 这里显示了作者对佛教经典的重视,将自己的收入主要用于购买和传播佛教经籍。

"万里遣迎介,崎岖涉长途。奉安大刹中,开示诸迷徒。" 作者不惮远行,去到遥远的地方迎请高僧,在寺庙中安置他们,为的是让他们传授佛法,引导迷失的人们。

"庶几披阅者,咸得入无馀。古佛为半偈,尚乃舍生躯。我今以财施,痛楚不侵肤。" 作者希望通过自己对佛教经典的传播,能够让更多人理解佛法,并达到解脱之境。他将自己的财产用于布施,而这种布施并没有带来肉体上的痛苦。

"以我较古佛,苦乐万倍殊。所以不惜财,非是禀性愚。借问借财人,终日较锱铢。无常忽地到,宁免生死无。"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与古代佛祖相比,在布施上更加慷慨,因此不吝啬自己的财富。他批评那些只关注微小金钱的人,对于生命无常和死亡的忽然而至没有准备。

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佛教的虔诚,以及他对于物质财富的超然态度。通过慈善事业和传播佛法,作者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