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犹果求食,宁吐杀与丰
出处:《云安玉虚观南轩感事偶书五首 其三》
宋 · 杜柬之
嗟余何不辰,备极生人凶。
偶全摺胁范,屡脱南冠钟。
再醮亦何为,孙枝发枯桐。
鬼犹果求食,宁吐杀与丰。
两儿如我长,无田学圃农。
郑忽敢辞昏,冗食哀我翁。
兹外尚难言,二女累桥公。
荆笄嫁不售,谁论德与容。
幼也抱奇疾,此岁日尪癃。
亦既就膏肓,二竖不可攻。
而我事奔走,过家如狂风。
岂无旬浃留,奈此旦夕暮。
吞酸一执手,掣去如飞蓬。
心知不再见,衰泪纷无从。
书来报哀讣,赍恨归亡穷。
莫闻忍死言,藁葬青莲宫。
为父我安忍,为儿汝何逢。
兴言一及此,镞刃戕心胸。
偶全摺胁范,屡脱南冠钟。
再醮亦何为,孙枝发枯桐。
鬼犹果求食,宁吐杀与丰。
两儿如我长,无田学圃农。
郑忽敢辞昏,冗食哀我翁。
兹外尚难言,二女累桥公。
荆笄嫁不售,谁论德与容。
幼也抱奇疾,此岁日尪癃。
亦既就膏肓,二竖不可攻。
而我事奔走,过家如狂风。
岂无旬浃留,奈此旦夕暮。
吞酸一执手,掣去如飞蓬。
心知不再见,衰泪纷无从。
书来报哀讣,赍恨归亡穷。
莫闻忍死言,藁葬青莲宫。
为父我安忍,为儿汝何逢。
兴言一及此,镞刃戕心胸。
注释
辰:好运。凶:不幸。
摺胁范:保全性命。
南冠:囚犯。
再醮:再次出嫁。
孙枝:新生枝条。
鬼犹:即使鬼魂。
宁吐杀:宁愿牺牲。
郑忽:郑氏。
冗食:多余的食物。
藁葬:草草埋葬。
青莲宫:墓地。
兴言:想到。
镞刃:箭头。
翻译
唉,我为何命运多舛,饱受人间苦难。偶尔能保全性命,多次逃脱囚禁之苦。
再次出嫁又能如何,就像枯老的梧桐发新芽。
鬼魂尚且寻求食物,我宁可舍命也不愿亏待。
两个儿子已长大,无田可耕只能务农。
郑氏不敢拒绝婚事,只因怜悯我老父。
其他困境难以言表,两个女儿拖累桥公。
荆钗出嫁无人问津,品德容貌都不重要。
幼时身患怪疾,今年更是病弱不堪。
病入膏肓无法救治,疾病顽固无法驱除。
我忙于奔波,回家如同旋风。
并非不想停留十天半月,无奈日夜忙碌。
握别时满含酸楚,离去如飘零的蓬草。
心中明白可能永别,悲伤泪水无法抑制。
书信传来噩耗,带着遗憾回归死亡。
未闻临终遗言,草草埋葬在青莲宫。
为父我怎能忍心,为儿你又将面临何境。
一提及此,悲痛如箭穿心。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忧伤与无奈的诗作,通过对生活困顿和个人境遇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悲凉。诗中多次出现“嗟余”、“我”等第一人称代词,表明这是诗人个人的感慨与叙述。
首句“嗟余何不辰,备极生人凶”,诗人自问为何命运如此凄凉,感到生而为人实属不易。接着的几句描述了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如“偶全摺胁范”、“屡脱南冠钟”等,表达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困苦和挫败感。
诗中还通过对家庭与子女的担忧来深化主题,如“两儿如我长,无田学圃农”、“二女累桥公”等,反映了诗人面临的生活压力,以及对于后代未来的无奈和不解。
在最后几句中,“为父我安忍,为儿汝何逢。兴言一及此,镞刃戕心胸”表达了对亲情的割舍与痛苦,这种生离死别的情感深度触动着诗人的内心,也是诗歌中最为沉痛之处。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象丰富,通过细腻的情感描述和生动的画面再现,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力感和个人情感世界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