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弱子携家返,轻函载骨还全文

弱子携家返,轻函载骨还

出处:《挽族兄
明 · 李昌祺
布被当年友,嗟君更可怜。
父兄嘉笃志,朋辈羡英年。
早负穿杨誉,终酬折桂缘。
学成宁落后,榜揭果居先。
未对刘蕡策,旋挥祖逖鞭。
裾从彤邸曳,书向石渠编。
仕路方荣进,蛮邦遽斥迁。
瘴生云滃墨,飓起浪掀船。
地僻夷风陋,天遥气候偏。
毒淫那易辟,性命竟难全。
忍死留遗语,含冤入下泉。
行囊题咏在,谪籍姓名蠲。
弱子携家返,轻函载骨还
九京虽莫作,百韵或堪传。
勿讶沦殊域,犹能返故阡。
试观同谴者,亦有葬乌鸢。

鉴赏

这首明代李昌祺的《挽族兄》是一首深情的挽诗,表达了对亡族兄的哀悼与怀念。诗中通过描绘族兄的生平事迹和遭遇,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品格和才华横溢的一面。

首联“布被当年友,嗟君更可怜”,以朴素的生活回忆起两人过去的友情,感叹他的不幸遭遇。接着,“父兄嘉笃志,朋辈羡英年”赞扬了族兄坚定的志向和年轻时的才情,暗示他本应有更大的成就。

“早负穿杨誉,终酬折桂缘”借射箭和科举比喻他的才能,遗憾的是未能实现。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他仕途的起伏,既有初时的荣耀,也有突然的贬谪,显示出人生的无常。

“瘴生云滃墨,飓起浪掀船”生动描绘了他在蛮荒之地的艰难生活,恶劣的环境威胁着他的生命。“忍死留遗语,含冤入下泉”表达了他对不公命运的不甘和冤屈。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族兄身后事的关注,虽然他未能长眠故乡,但其才华和精神将通过诗篇得以流传。“勿讶沦殊域,犹能返故阡”寄寓了对族兄灵魂归乡的期盼。

最后,诗人以“试观同谴者,亦有葬乌鸢”结尾,揭示出即使同样遭贬谪,命运多舛,但仍有坚守和希望,令人深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既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警醒,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