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犀皮赤柄终伤俗,细骨洪蕉竟入清全文

犀皮赤柄终伤俗,细骨洪蕉竟入清

出处:《咏豫章蕉叶素扇
宋 · 巩丰
宝月乘鸾空复情,颇嫌携重爱携轻。
犀皮赤柄终伤俗,细骨洪蕉竟入清
格调不殊蒲处士,工夫全藉楮先生。
文饶空赋桐花凤,绚丽虚成画史名。

拼音版原文

bǎoyuèchéngluánkōngqíngxiánxiézhòngàixiéqīng

chìbǐngzhōngshānghóngjiāojìngqīng

tiáoshūchùshìgōngquánjièchǔxiānshēng

wénráokōngtónghuāfèngxuànchénghuàshǐmíng

注释

宝月:明亮的月亮。
乘鸾:乘坐鸾鸟(古代神话中的神鸟)。
空复情:空自怀有情感。
颇嫌:特别嫌弃。
携重:携带沉重之物。
爱携轻:偏爱轻盈的事物。
犀皮:犀牛的皮,形容珍贵。
赤柄:红色的柄,可能指某种装饰品。
伤俗:显得世俗。
细骨:细长的骨。
洪蕉:大蕉叶,象征高雅。
竟入清:反而显得清新。
格调:风格。
蒲处士:姓蒲的隐士。
工夫:技巧或功夫。
全藉:全靠。
楮先生:楮树制成的纸,这里指造纸技术。
文饶:文人。
桐花凤:桐花图案的凤凰,可能是艺术创作主题。
绚丽:华丽。
虚成:徒然形成。
画史:绘画史。
名:名声。

翻译

明月如鸾已空留恋,更偏爱轻盈胜过沉重。
珍贵的犀角柄终显世俗,纤细的蕉叶却能显出高洁。
风格虽与蒲处士相似,但技艺全靠楮先生传授。
文人饶有兴趣地描绘桐花凤,华丽的描绘徒有其表,未能在画史上留下实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巩丰的作品,名为《咏豫章蕉叶素扇》。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豫章(一種植物)和蕉叶做成的扇子进行描绘,以此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审美观点。

宝月乘鸾空复情,颇嫌携重爱携轻。

这两句诗中,“宝月”指的是明亮如同宝石般的月光,而“乘鸾”则是古代神话中的仙人骑乘龙形之物象征着超凡脱俗。“空复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留恋。接着,“颇嫌携重爱携轻”则透露出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取舍,既不愿意沉重地执著于某种形式,也不愿意轻率地放弃内心的真挚情感。

犀皮赤柄终伤俗,细骨洪蕉竟入清。

“犀皮赤柄”形容的是工艺品中犀角制成的红色扇柄,而“终伤俗”则指这种装饰在诗人看来过于世俗。相比之下,“细骨洪蕉”中的“细骨”可能是指蕉叶扇子的框架,“洪”形容其颜色,整体上表达了一种从粗糙走向精致的过程。

格调不殊蒲处士,工夫全藉楮先生。

这两句诗中,“格调不殊”意味着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而“蒲处士”可能是指某位擅长蕉叶扇制作的艺人。接着,“工夫全藉”表达了对技艺投入极大的精力与时间,“楮先生”则可能是诗人对另一位艺术大师的尊称。

文饶空赋桐花凤,绚丽虚成画史名。

最后两句中,“文饶空赋”形容的是诗人或艺人的文学才华丰富而不着一物。“桐花凤”则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美好事物,比喻。整体上,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艺术成就的赞美和追求,希望能够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蕉叶扇子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的投入。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于未来的艺术追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