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我从江南来,挂席江上正。
轻舟自行速,不与风力竞。
乃省少时学,强勉无佳兴。
初如弄机杼,未解布丝经。
利器昧其时,或反授人柄。
及亲贤豪游,所尚志已定。
不厌朝市喧,不须山林静。
不为煦煦妍,不为严严冰。
遇物理自畅,区处剧操令。
仍类楚野竹,忽从孤根迸。
便成翠琅玕,久与风霜硬。
虽然达吾真,谁复究毕竟。
世间忘坦途,尽欲求密径。
唒我是迂疏,宜乎今蹭蹬。
蹭蹬诚可差,所偶亦已并。
晚逢二三友,喜饮恨多病。
道路何邅回,季秋越春孟。
平生景慕者,邂逅出天幸。
接迹犹谓荣,况此声颜并。
实惭寡时用,又顾无奇行。
爱之不忍去,自旦还至暝。
在昔浊世贤,徒知清酒圣。
但用醉为娱,一老少不更。
稍思桃源人,翩尔乘渔艇。
寻花逐水往,岂念衰与盛。
歌讴非俗情,山响自答应。
以此谢君劝,微言期略听。
衮衮不足为,试共幽人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丁元珍见寄》,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以“我从江南来”起笔,描绘了自己乘船出行的情景,强调了顺其自然的态度,不与风力相争。接着,他反思了年轻时的学习状态,意识到过于勉强并不利于成长,如同不懂得时机的利器反而可能被他人利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明确了人生志向,不再追求隐逸的宁静,也不迎合世俗的炎凉。他以竹子比喻自己的坚韧,即使历经风霜,也能保持翠绿。然而,他也明白自己的真意并未被世人完全理解,感叹世人都追求捷径,而他则因个性使然,显得不合时宜。
诗中提到与朋友的相聚,虽身体多病但仍欢喜不已,感叹人生的曲折。诗人羡慕桃花源中的人们,过着随性自在的生活,不执着于衰老与盛年。他认为,真正的快乐在于自然的歌声和友情的交流,以此感谢朋友的深情厚谊,并希望与隐士共同探讨人生的深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珍视友情的人生观,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