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更重宜三月,能成昼夜芳菲节
出处:《寒食篇》
唐 · 王泠然
天运四时成一年,八节相迎尽可怜。
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
禁火初从太原起,风俗流传几千祀。
算取去年冬至时,一百五日今朝是。
今年寒食胜常春,总缘天子在东巡。
能令气色随河洛,斗觉风光竞逐人。
上阳遥见青春见,洛水横流绕城殿。
波上楼台列岸明,风光所吹皆流遍。
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鞦韆。
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
金闺待看红妆早,先过陌上垂杨好。
花场共斗汝南鸡,春游遍在东郊道。
千金宝帐缀流苏,簸琼还坐锦筵铺。
莫愁光景重窗闇,自有金瓶照乘珠。
心移向者游遨处,乘舟欲骋凌波步。
池中弄水白鹇飞,树下抛球彩莺去。
别殿前临走马台,金鞍更送彩毬来。
毬落画楼攀柳取,枝摇香径踏花回。
良辰更重宜三月,能成昼夜芳菲节。
今夜无明月作灯,街衢游赏何曾歇。
南有龙门对洛城,车马倾都满路行。
纵使遨游今日罢,明朝尚自有清明。
秋贵重阳冬贵腊,不如寒食在春前。
禁火初从太原起,风俗流传几千祀。
算取去年冬至时,一百五日今朝是。
今年寒食胜常春,总缘天子在东巡。
能令气色随河洛,斗觉风光竞逐人。
上阳遥见青春见,洛水横流绕城殿。
波上楼台列岸明,风光所吹皆流遍。
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鞦韆。
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恒娥到月边。
金闺待看红妆早,先过陌上垂杨好。
花场共斗汝南鸡,春游遍在东郊道。
千金宝帐缀流苏,簸琼还坐锦筵铺。
莫愁光景重窗闇,自有金瓶照乘珠。
心移向者游遨处,乘舟欲骋凌波步。
池中弄水白鹇飞,树下抛球彩莺去。
别殿前临走马台,金鞍更送彩毬来。
毬落画楼攀柳取,枝摇香径踏花回。
良辰更重宜三月,能成昼夜芳菲节。
今夜无明月作灯,街衢游赏何曾歇。
南有龙门对洛城,车马倾都满路行。
纵使遨游今日罢,明朝尚自有清明。
注释
天运: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
可怜:可爱,值得怜惜。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
腊:腊月,农历十二月。
寒食: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习俗。
太原:地名,此处指寒食节起源的地方。
祀:年。
东巡:皇帝向东巡视。
河洛:黄河与洛水,代指中原地区。
上阳:上阳宫,唐代宫殿名。
洛水:流经洛阳的河流。
鞦韆:秋千。
神女:神话中的仙女。
恒娥:即嫦娥,月亮女神。
金闺:宫中的闺房。
红妆:女子的装扮。
汝南鸡:古代以斗鸡为乐,汝南为地名,代指斗鸡的品种。
千金宝帐:豪华的帐幕。
流苏:装饰物,多用于帘帐边缘。
金瓶:珍贵的瓶子,比喻光明或珍贵之物。
凌波步:轻盈地在水面上行走。
白鹇:一种白色的鸟,象征高洁。
彩莺:彩色的小鸟,这里形容抛球游戏中的欢乐气氛。
走马台:骑马竞技的场所。
彩毬:彩色的球,用于游戏。
毬落画楼:球落在装饰华美的楼阁旁。
枝摇:树枝摇动。
香径:花香小径。
良辰:美好的时光。
三月:春季的代表月份。
街衢:街道。
龙门:地名,位于洛阳附近,有著名的龙门石窟。
清明:清明节,中国传统节日。
翻译
四季轮回构成一年,八个节气相继迎来,皆显可爱。秋天重视重阳,冬天看重腊月,却都不如寒食节在春天之前。
寒食禁火的习俗起源于太原,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之久。
计算去年冬至开始,第一百零五天便是今日的寒食。
今年的寒食比往常更加春意盎然,全因皇帝正在东方巡游。
能让气候与景色随着黄河洛水而美好,仿佛自然风光也在追逐着人。
远远望见上阳宫青春焕发,洛水环绕宫殿流淌。
河岸上的楼台在波光中闪耀,春风所到之处,美景无处不在。
华丽的楼阁高耸入云,隐约间云中似有秋千摇曳。
来时如同神女自云端降下,离去则像嫦娥奔向月边。
宫中的女子们早早打扮,先欣赏过路旁垂柳的美好。
在花场与汝南鸡斗艳,春游的足迹遍布东郊。
珍贵的帐幕挂着流苏,宴席上摆满了美酒佳肴。
不必担心室内光线昏暗,自有金瓶中的明珠照亮。
心向往昔游玩之地,乘船欲在水面疾行。
池中戏水惊起白鹇飞翔,树下抛球引得彩莺四散。
别殿前靠近跑马台,金鞍骏马又送来彩球游戏。
球落入画楼旁的柳树,攀柳取球,花径上踏着花瓣回归。
三月的好时光更应珍惜,日夜都是芬芳的季节。
今夜虽无明月照明,街头巷尾的游赏未曾停歇。
南面的龙门对着洛阳城,车马人流挤满了道路。
即使今日的游玩结束,明日还有清明继续畅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景象和宫廷贵族的游乐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如“上阳遥见青春见,洛水横流绕城殿”、“画阁盈盈出半天,依稀云里见鞦韆”,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宫廷的繁华。同时,诗中的“今年寒食胜常春,总缘天子在东巡”和“金闺待看红妆早,先过陌上垂杨好”,透露出皇帝东巡的喜悦气氛,以及宫女们期待着皇帝回宫后的宠幸。
诗中还充满了对传统节日——寒食节的怀念与颂扬。寒食节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通常在春季,当时民间有禁火煮食的习俗,以示纪念古人之苦。这首诗通过“算取去年冬至时,一百五日今朝是”等句子,表达了对寒食节的重视和传统文化的继承。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丰富,充分展现了唐代宫廷文学的华丽与繁复,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层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以及他们在这些节日中的欢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