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骸欲朽心神在,未害藏山待至公
出处:《悲歌五首 其三》
宋末元初 · 方回
独立萧萧落叶风,閒居已忍十年穷。
幸犹张籍不终瞎,未必杜微真是聋。
琐事可容知较尽,尘编敢谓读皆通。
骨骸欲朽心神在,未害藏山待至公。
幸犹张籍不终瞎,未必杜微真是聋。
琐事可容知较尽,尘编敢谓读皆通。
骨骸欲朽心神在,未害藏山待至公。
注释
萧萧:形容风吹落叶的声音。閒居:闲暇的居住,指隐居生活。
张籍:唐代诗人,以视力不佳著称。
杜微:可能是作者虚构或借代的人物,暗示自己。
尘编:泛指书籍。
骨骸欲朽:形容身体衰老。
至公:公正无私,这里指期待公正的待遇。
翻译
秋风中孤独的落叶飘摇,我闲居已久,忍受着十年的贫困。幸运的是,我还有像张籍那样的视力,虽然不算完美,但并未完全失明;杜微或许并非真的听不见。
琐碎的事情我可以理解得差不多,不敢说对所有书籍都精通。
我的身体可能衰弱,但精神依旧饱满,我等待着公正的到来,就像山石深藏,等待阳光普照。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悲歌五首·其三》。诗人通过描绘独立落叶的萧萧秋风,以及自己长期隐居、忍受物质上的贫穷,表达了对生活现状的无奈和不满。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坚持内心世界,不为外界干扰所动摇的决心。
首句“独立萧萧落叶风”描绘了一幅秋天落叶的孤独景象,通过萧萧之声传达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带来的忧伤感。第二句“我已忍十年穷”,则直接表露了诗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但这并未挫败他的意志。
“幸犹张籍不终瞎,未必杜微真是聋”两句,用了古代文学家张籍和杜甫的典故,暗示自己虽然遭遇坎坷,但依然保持着敏锐的感知力,没有被现实磨灭掉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琐事可容知较尽”表明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仍旧有所体察和理解,而“尘编敢谓读皆通”则是自信地认为自己对于尘世间的事务都能洞若观火。
末两句“骨骸欲朽心神在,未害藏山待至公”,通过对比身体可能的衰败与精神世界的坚守,表达了诗人即使面临生理上的老化,但内心依旧坚定不移,期待着能够隐居于深山中,直到遇见知音者。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在困顿中自我鼓励和坚持内心世界的写照,同时也反映了宋末元初社会动荡、文化界知识分子处境艰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