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见山绿,夜午觉已正
宋 · 李弥逊
平生七不堪,造物不能令。
从人较痴黠,百负未一胜。
一丘收桑榆,外物听衰盛。
解缨清泠上,稍觉尘土净。
孤飞团团月,似我灵府瑩。
偶逢一坳水,即现大圆镜。
杯中见山绿,夜午觉已正。
喧呼众宾欢,嗑嗒四谷应。
新诗带潮湍,浩唱起人定。
褰衣踏清影,藻荇耿深径。
江山有精色,远目不知暝。
欲去还复留,蘋梢惹归艇。
从人较痴黠,百负未一胜。
一丘收桑榆,外物听衰盛。
解缨清泠上,稍觉尘土净。
孤飞团团月,似我灵府瑩。
偶逢一坳水,即现大圆镜。
杯中见山绿,夜午觉已正。
喧呼众宾欢,嗑嗒四谷应。
新诗带潮湍,浩唱起人定。
褰衣踏清影,藻荇耿深径。
江山有精色,远目不知暝。
欲去还复留,蘋梢惹归艇。
注释
造物:自然界的创造者。令:使、让。
痴黠:痴傻狡猾。
百负:多次失败。
桑榆:比喻晚年。
衰盛:兴衰变化。
缨:帽带。
清泠:清凉。
灵府:内心。
莹:明亮。
坳水:洼地积水。
大圆镜:比喻水面。
山绿:青山绿水。
正:准确、恰当。
嗑嗒:形容声音。
四谷:山谷间的回声。
潮湍:江潮的急流。
浩唱:大声歌唱。
清影:月光下的影子。
藻荇:水草。
精色:美景。
暝:天黑。
蘋梢:水草的梢头。
归艇:回家的船。
翻译
一生中有七样事情难以承受,造物主也无法让我改变。跟随他人时,我显得既痴又狡猾,总是付出多于收获。
晚年时,即使只有一片小丘,也能感受到世事的兴衰。
解开束缚,来到清凉之地,渐渐觉得尘世的纷扰减少。
独自飞翔在明亮的月光下,心灵如明镜般清澈。
偶然遇见一片洼地,水面如同大圆镜映照万物。
杯中的山水绿意盎然,夜晚醒来发现时间正好。
众人喧闹欢庆,山谷间回荡着各种声音。
新诗带着江潮的韵律,我在深夜高声吟唱。
提起衣摆,踏着月光下的清影,走在幽深的小径。
江山景色美丽动人,远望不知天色已晚。
想离开却又留恋,水草牵绊着归舟不愿离去。
鉴赏
这首诗是一篇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个人情感的抒发。从内容上看,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
“平生七不堪,造物不能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力难以挽回的宿命之感。接着,“从人较痴黠,百负未一胜”则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无奈和自己的处境感到困惑。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的情绪似乎有了转变:“一丘收桑榆,外物听衰盛。解缨清泠上,稍觉尘土净。”这里,诗人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来领悟世事无常,从而获得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孤飞团团月,似我灵府莹。”这一句,则是对月亮美景的描绘,同时也象征着诗人的心境清明、内心世界的纯净。
以下几句,“偶逢一坳水,即现大圆镜。杯中见山绿,夜午觉已正。”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和欣赏。在这里,水面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周遭山色的美景,而这也象征着诗人的心境清澈、精神的澄明。
“喧呼众宾欢,嗑嗒四谷应。”这一部分,则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描绘,通过声音的传递来展现大自然之美与生命活力。
接着,“新诗带潮湍,浩唱起人定。褰衣踏清影,藻荇耿深径。”这里,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高潮,通过创作新诗和歌唱来表达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同时也在强调自己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最后,“江山有精色,远目不知暝。欲去还复留,蘋梢惹归艇。”这几句,则是对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在这里,诗人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观,不忍离去,但同时也感受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