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岂不精,或者疑近俗
正如九方皋,相马不相肉。
此笔谁为之,缫藉以锦玉。
一几共三人,弥明喜师服。
赓酬夜何其,漏箭在银烛。
谁如豕腹胀,谁作龙头缩。
始胡为颉颃,末胡为屈伏。
彼既鼻撩天,避席徒局束。
去者俄翩然,二子睡正熟。
奓户问童奴,晓云凄古木。
质之昌黎篇,段段皆实录。
用意岂不精,或者疑近俗。
我闻文章家,同工而异曲。
或如骏历险,千里在一蹙。
或寸步不遗,句句必连属。
在诗则乐天,在文则永叔。
画品恐亦然,愿言宝此轴。
毋使叹巧心,受嗤于拙目。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石鼎联句图》的描绘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艺术作品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将一幅画作的意境与画家的匠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首先,诗的开头“画意不画形,形胜意不足”点出了画作的精髓在于表达意境而非拘泥于具体的形体,强调了画家通过画作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接着,“正如九方皋,相马不相肉”借用典故,进一步阐述了画作追求的是内在神韵而非外在形式,如同相马者注重马的气质而非皮肉。
“此笔谁为之,缫藉以锦玉”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高度赞扬,将画笔比作织锦的丝线,暗示画作如同珍贵的锦玉一般,凝聚了画家的心血和才华。接下来的“一几共三人,弥明喜师服”,描绘了一幅画面中人物和谐共处的情景,体现了画家在构图上的巧妙安排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捕捉。
“赓酬夜何其,漏箭在银烛”描述了夜晚诗人与友人围绕画作进行的诗酒酬唱活动,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画作激发了人们创作灵感的效果。接下来的“谁如豕腹胀,谁作龙头缩”使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不同人在面对画作时的不同感受和反应。
“始胡为颉颃,末胡为屈伏”通过对比,表现了画作中人物或对立或妥协的状态,暗示了画家在处理复杂情感关系时的高超技巧。随后的“彼既鼻撩天,避席徒局束”通过夸张的描述,展现了画中人物的动态和情感张力,同时也体现了画家对细节的精准把握。
最后,“去者俄翩然,二子睡正熟”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场景的变化,以及画作中人物状态的转变,进一步展示了画家在时间与空间处理上的能力。整首诗在结尾部分表达了对画作的珍视之情,希望它能被妥善保存,避免因外界的误解而受到非议。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赞美了《石鼎联句图》的艺术价值,还深入探讨了艺术作品与创作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如何影响观者的情感体验。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