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言不出吾何死,客难徒云世所嗔
出处:《广遣兴五十八首》
明末清初 · 王夫之
主言不出吾何死,客难徒云世所嗔。
七国有碑唯诅楚,六经灭迹待亡秦。
忘忧但记徐无鬼,结舌谁知虞有人。
馋?不餐千亩竹,斫来滥写一溪春。
七国有碑唯诅楚,六经灭迹待亡秦。
忘忧但记徐无鬼,结舌谁知虞有人。
馋?不餐千亩竹,斫来滥写一溪春。
鉴赏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时期的创作,题为《广遣兴五十八首(其九)》。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表达了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慨。首句“主言不出吾何死”,暗示了主人公因无法发声而感到无奈和困惑,不知如何自处。次句“客难徒云世所嗔”则揭示了外部环境的艰难,以及世人对他困境的指责。
接下来的两句,“七国有碑唯诅楚,六经灭迹待亡秦”,借战国时期各国对楚国的诅咒和秦朝焚书坑儒的历史,寓言性地指出社会动荡和文化毁灭的现实。诗人以“忘忧但记徐无鬼,结舌谁知虞有人”表达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自己沉默寡言的处境,暗示了对世事的无奈和对个人自由的渴望。
最后两句“馋蟆不餐千亩竹,斫来滥写一溪春”,以“馋蟆”自比,形象地描绘出自己虽有才华却不得施展,只能将满腹才情寄托于笔端,随意挥洒,如同砍伐竹子书写春天般,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遇的苦闷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王夫之作为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沉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