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孙绳绳,奉承丹青
熙然而温,同尘相也。
默然而说,法中龙象也。
知文知武,染衣将相也。
渊然而深,饱儒术也。
悠然而思,入诗律也。
钵囊如空,不受实也。
室中生光,无长物也。
十有七年,为法城堑也。
五十八夏,圭璋无玷也。
斩然而秀,出火宅也。
漻然而化,薪火息也。
子孙绳绳,奉承丹青。
眸子睟明,吾观其役物之智。
袖手微笑,人挹其临财之清。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对宝梵大师的赞美之作,以典雅的语言描绘了大师的内在品质和外在风范。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展现出大师的智慧、德行和修行成就。
"穆然而肃,毗尼藏也",形容大师庄重而深沉,如同佛教戒律的宝藏;
"熙然而温,同尘相也",赞美大师平易近人,与世人和谐相处;
"默然而说,法中龙象也",比喻大师智慧深邃,如同佛法中的杰出人物;
"知文知武,染衣将相也",称赞大师既有文采又有武略,如文武双全的官员;
"渊然而深,饱儒术也",形容大师学识渊博,如同饱读诗书的学者;
"悠然而思,入诗律也",体现大师思考深远,诗歌造诣高超;
"钵囊如空,不受实也",象征大师心如止水,不被世俗所累;
"室中生光,无长物也",赞扬大师生活简朴,清贫自守;
"十有七年,为法城堑也",强调大师长时间的修行,如同坚固的法城;
"五十八夏,圭璋无玷也",赞美大师修行生涯纯洁无瑕;
"斩然而秀,出火宅也",比喻大师超脱世俗,如同从生死苦海中脱颖而出;
"漻然而化,薪火息也",表达大师智慧如水,熄灭烦恼;
"子孙绳绳,奉承丹青",描述后人敬仰,传承大师的精神;
"眸子睟明,吾观其役物之智",赞赏大师洞察事物的智慧;
"袖手微笑,人挹其临财之清",最后以大师淡泊名利,笑对财富的形象作结。
整首诗以赞美和敬仰之情,展现了宝梵大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佛学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