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啸忽闻清唳雁,月圆真讶吐珠龙
出处:《中秋夜同陈澄江张梦麟城壕泛月》
明 · 唐顺之
森爽秋逢三五中,霜天云物坐来空。
河灌百川还小艇,寺藏荒野亦疏钟。
客啸忽闻清唳雁,月圆真讶吐珠龙。
疑君与我皆仙骨,身世何须更挂胸。
河灌百川还小艇,寺藏荒野亦疏钟。
客啸忽闻清唳雁,月圆真讶吐珠龙。
疑君与我皆仙骨,身世何须更挂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在城壕泛舟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深邃的情感。
首联“森爽秋逢三五中,霜天云物坐来空”,以“森爽”形容秋日的清爽,点明了时节与氛围。中秋之夜,月圆人静,霜天云淡,诗人独坐舟中,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空灵。
颔联“河灌百川还小艇,寺藏荒野亦疏钟”,运用对比手法,将广阔的河流与小艇、荒野中的寺庙与稀疏的钟声相对比,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颈联“客啸忽闻清唳雁,月圆真讶吐珠龙”,通过“客啸”与“清唳雁”的声音交织,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神秘的意境。月圆之夜,仿佛连大自然都为之动容,诗人惊讶于月光下仿佛龙吐珠般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奇观的赞叹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尾联“疑君与我皆仙骨,身世何须更挂胸”,诗人似乎在与友人对话,表达了对彼此之间超凡脱俗情谊的感慨。在这样的夜晚,世俗的烦恼似乎都变得不那么重要,诗人与友人共享这份超然的喜悦,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情感丰富,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