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风吹朔寒,沙惊秦木折
出处:《感讽六首 其二》
唐 · 李贺
苦风吹朔寒,沙惊秦木折。
舞影逐空天,画鼓馀清节。
蜀书秋信断,黑水朝波咽。
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
舞影逐空天,画鼓馀清节。
蜀书秋信断,黑水朝波咽。
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
翻译
苦寒的北风吹过,使得秦地的树木折断在沙尘中。舞动的身影追逐着天空,如同画鼓余音,还残留着清冷的节拍。
秋天的蜀地书信中断,黑水的早晨波涛仿佛在低声呜咽。
娇弱的灵魂随着回旋的风,她的亡魂在异乡的月亮下悬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边塞景象。开篇“苦风吹朔寒,沙惊秦木折”两句,以激烈的语言表达了边疆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战争的残酷。朔方之风,寒冷无比,能令坚硬的树木也被摧折,这既是对自然力量的描写,也隐含着战乱带来的破坏与毁灭。
接着“舞影逐空天,画鼓馀清节”两句,则通过描绘边塞军营中的舞乐和鼓声,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无奈。舞影随风而去,画鼓敲击出清脆的节奏,但却无法掩盖战争的荒凉。
“蜀书秋信断,黑水朝波咽”两句转入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与悲叹。蜀地的书信因战乱而中断,难以传达思念之情;黑水即将成冰,表面上是自然景象的描写,实则暗示了心中的哀伤和无尽的相思。
最后,“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逝者的哀悼与怀念。娇柔的魂魄随着秋风飘散,而逝者所在之地,如同悬挂着故乡的明月,令人不禁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自然景观、战争氛围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的悲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