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日光辉昭古壁,禅心清净印寒潭
出处:《乙卯春游国泰岩》
明 · 张天赋
南有神光北泰岩,连年游遍看红纤。
啼莺掷柳随高下,流涧飞泉半碧蓝。
佛日光辉昭古壁,禅心清净印寒潭。
刹那未尽登临兴,欲赴年年大会三。
啼莺掷柳随高下,流涧飞泉半碧蓝。
佛日光辉昭古壁,禅心清净印寒潭。
刹那未尽登临兴,欲赴年年大会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国泰岩的春游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之美。首句“南有神光北泰岩”以对仗的形式开篇,巧妙地将国泰岩置于南北方的对比之中,暗示其独特之处。接下来,“连年游遍看红纤”则表达了作者对国泰岩的频繁探访和对其美景的细致观察。
“啼莺掷柳随高下,流涧飞泉半碧蓝”两句,运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黄莺的啼鸣伴随着柳枝的摇曳,高低起伏;而山涧中的泉水则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半透明的碧蓝色,色彩鲜明。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佛日光辉昭古壁,禅心清净印寒潭”则转向了人文景观的描述。佛寺的日光照耀在古老的墙壁上,赋予了历史的厚重感;而禅者的心境则如同寒潭一般清澈,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纯净。这两句将自然与宗教精神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最后,“刹那未尽登临兴,欲赴年年大会三”表达了诗人对国泰岩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再次游览的期待。尽管时间短暂,但这份登临之兴却难以忘怀,以至于渴望每年都能参与这里的盛会,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个地方的情感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国泰岩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