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词客过千辈,不忏风情又此筵
出处:《次韵觉庵枣花寺看牡丹》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睡起未妨花事晚,芳春将去一嫣然。
笑看词客过千辈,不忏风情又此筵。
红杏青松都莫问,贪多爱好已能传。
虚廊旧梦无寻处,料理回肠苦笋鲜。
笑看词客过千辈,不忏风情又此筵。
红杏青松都莫问,贪多爱好已能传。
虚廊旧梦无寻处,料理回肠苦笋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春末时节,在枣花寺观赏牡丹的情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牡丹的美丽与短暂,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欣赏。
首句“睡起未妨花事晚”,写出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发现虽然春天即将逝去,但眼前的牡丹依然绽放着最后的美丽,仿佛在为春天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接着,“芳春将去一嫣然”进一步强调了牡丹的娇艳与春天的即将消逝,形成一种淡淡的哀愁与不舍。
“笑看词客过千辈,不忏风情又此筵”则描绘了众多文人雅士前来赏花的场景,他们欢聚一堂,享受着这难得的春光与花香,诗人以“不忏风情”表达了对这种相聚时光的珍视与满足。
后两句“红杏青松都莫问,贪多爱好已能传”转而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他提醒自己不必过于纠结于其他事物,而是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将这份热爱传递给他人。最后,“虚廊旧梦无寻处,料理回肠苦笋鲜”则以苦笋的鲜美比喻内心的复杂情感,即使美好的时光过去,内心的感动与回忆仍如苦笋般鲜美,值得细细品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