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奭方为左,希文自请西
出处:《虞丞相挽词三首 其二》
宋 · 杨万里
保奭方为左,希文自请西。
不劳三尺剑,已办一丸泥。
已矣归黄壤,伤哉梦白鸡。
清风谁作诵,何石不天齐。
不劳三尺剑,已办一丸泥。
已矣归黄壤,伤哉梦白鸡。
清风谁作诵,何石不天齐。
注释
保奭:赵盾,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左:左相,古代官职之一。
希文:范仲淹,北宋名臣。
西:西征,向西部地区出兵。
三尺剑:泛指武器,象征武力。
一丸泥:比喻小手段,此处指用计策解决问题。
黄壤:指黄土,代指死亡。
梦白鸡:古人认为白鸡是凶兆,此处表达哀痛之情。
清风:象征哀悼和怀念。
诵:吟诵,哀悼之意。
何石:何处石头,反问,意为所有石头。
天齐:泰山,古代被视为五岳之首,象征崇高。
翻译
赵盾正当左相,范仲淹主动请缨西征。无需动用利剑,只需一丸泥即可解决问题。
一切终成过往,只能在梦中见到白鸡(象征忧患)。
清风中谁来吟诵哀歌,何处石头不似那泰山般高耸。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古人辞官归隐生活的诗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和自然景物,展现了诗人对于平淡生活的向往与满足。"保奭方为左,希文自请西"表达了诗人放弃功名利禄,选择隐居生活的心愿。"不劳三尺剑,已办一丸泥"则是对比之美,三尺剑通常象征官职和权力,而一丸泥则代表平凡的农耕生活,这两者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已矣归黄壤,伤哉梦白鸡"中,黄壤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而白鸡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于过去荣华的回忆与留恋,但这种留恋也只是梦境中的感慨。
"清风谁作诵,何石不天齐"则是对自然景物的一种咏嘻和赞美,通过清风、石头等自然元素来表达诗人对于宇宙和谐的感受,以及个人与大自然间的融合。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精神满足和心灵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是一篇充满哲思与情感的古典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