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亭绿酒对斜阳,从此相思缈云树
黄陂岸上多佳木,疏阴密密涵清漪。
地偏自喜景殊绝,来往浑无车马客。
先生乐此非逃名,穷年兀兀探遗经。
红尘天点飞不到,白鸥数个恒为盟。
兴来浪迹事登眺,不跨蹇驴不乘轿。
独携白鹤杖藜筇,行傍孤松发长啸。
长啸一声山谷空,琪花瑶草生香风。
仙家琳馆白云外,棋枰茶灶丹霞中。
有时携筐采芝术,炼药烧丹疗人疾。
已闻医国称妙手,更说针龙试神术。
昔来蓟北成壮游,于今华发不胜秋。
九重优诏许归老,一叶扁舟返故丘。
披图题诗送君去,思入华阳隔仙路。
红亭绿酒对斜阳,从此相思缈云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书屋主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首句“君家住近三茅西”,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书屋主人的居住环境,暗示其远离尘世的宁静。接着,“书屋下筑临黄陂”进一步描绘了书屋的位置,靠近水边,环境幽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理想的读书、修身之所。
“黄陂岸上多佳木,疏阴密密涵清漪”两句,通过树木的疏密与水面的清澈,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生机勃勃的氛围。这样的环境不仅适合读书,也适合心灵的休憩。
“地偏自喜景殊绝,来往浑无车马客”则强调了书屋的地理位置独特,远离喧嚣,只有少数访客,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接下来,“先生乐此非逃名,穷年兀兀探遗经”揭示了主人的生活态度和追求,他在这里不是逃避名声,而是沉浸于古籍之中,寻求知识的真谛,体现了他对学问的热爱和执着。
“红尘天点飞不到,白鸥数个恒为盟”以红尘与白鸥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主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兴来浪迹事登眺,不跨蹇驴不乘轿”描述了主人随性而为的生活方式,无论是散步还是远足,都显得轻松自在,没有世俗的束缚。
“独携白鹤杖藜筇,行傍孤松发长啸”通过白鹤、杖藜、孤松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长啸声则表达了他内心的自由与喜悦。
“长啸一声山谷空,琪花瑶草生香风”两句,通过声音与香气的结合,展现了主人精神世界的纯净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界的深层联系。
“仙家琳馆白云外,棋枰茶灶丹霞中”将主人的生活环境与仙境相比,进一步强化了其超凡脱俗的形象,棋枰与茶灶则体现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对雅趣的追求。
“有时携筐采芝术,炼药烧丹疗人疾”展示了主人不仅追求个人的精神修养,还心系他人,通过炼药治病,体现了他的慈悲与济世之心。
“已闻医国称妙手,更说针龙试神术”两句,赞扬了主人在医学上的高超技艺,以及他尝试使用神奇的针法治疗疾病,进一步凸显了他的智慧与能力。
“昔来蓟北成壮游,于今华发不胜秋”通过回忆过去的壮游,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老去,但这种变化并未影响主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九重优诏许归老,一叶扁舟返故丘”描述了主人最终获得朝廷的认可,得以归老故乡的情景,体现了他理想与现实的和谐统一。
“披图题诗送君去,思入华阳隔仙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祝福,希望友人能像仙人一样,穿越时空,达到心灵的彼岸。
“红亭绿酒对斜阳,从此相思缈云树”以红亭绿酒、斜阳云树的画面,寄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书屋主人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亲近自然、追求学问与济世的理想人格,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诗意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