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涧水石桥傍,春正浓时风味长
出处:《梅花二十首 其三》
宋 · 张道洽
泠泠涧水石桥傍,春正浓时风味长。
清介终持孤竹操,繁华不梦百花场。
描来月地前生瘦,吹落风檐到死香。
结习已空无染著,每来花下辄成狂。
清介终持孤竹操,繁华不梦百花场。
描来月地前生瘦,吹落风檐到死香。
结习已空无染著,每来花下辄成狂。
注释
泠泠:形容水声清脆。涧水:山间的小溪流水。
石桥:用石头建造的桥。
傍:旁边。
清介:清高正直。
孤竹操:比喻高尚的节操,如竹子坚韧不屈。
繁华:热闹、繁华的景象。
百花场:比喻世俗的繁华和纷扰。
月地:月光下的地方。
瘦:形容人清瘦。
香:香气。
结习:积习、习气。
空:空无一物,指看破一切。
染著:沾染、执着。
辄:就。
成狂:变得狂放不羁。
翻译
冷清的山涧水边石桥旁,春天正浓时这里的风味特别长。他坚守清高,始终保持着像孤竹那样的节操,即使在繁华中也不做百花争艳的梦。
描绘出月光下的身影,仿佛前世的清瘦,风吹落的香气,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飘散。
他已经看破红尘,没有任何沾染,每次来到花下都会变得狂放不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与哲思。
"泠泠涧水石桥傍,春正浓时风味长。" 这两句以清澈的溪流和古朴的石桥为背景,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捕捉到了春天特有的浓郁气息,这种美好令人回味无穷。
"清介终持孤竹操,繁华不梦百花场。" 这两句表明诗人更倾心于清高脱俗的生活,不追求那些喧嚣繁华的世界。在这里,“孤竹”象征着诗人的清高品格和艺术理想。
"描来月地前生瘦,吹落风檐到死香。" 这两句则是对梅花之美的独特感受。诗人用“瘦”来形容梅花在月光下的纤细,又通过“吹落风檐到死香”这一意象,表达了即使是在凋零中仍旧散发出最后的芬芳。
"结习已空无染著,每来花下辄成狂。"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与梅花之间独特的情感联系。他在心灵深处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已经融入了生命的每一个角落,而每当面对这静谧而高洁的花朵时,内心便会激起阵阵狂热。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之美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生与死、永恒与瞬间的深刻感悟。诗中不仅蕴含着对清高生活的向往,也流露出对生命中那份难以言说的狂热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