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前啸,毒蛇后驱
出处:《五月十八日挈家避兵由里良入西坑作猛虎吟》
明 · 刘崧
猛虎前啸,毒蛇后驱。
烈火被原,荆榛塞途。
悲风摵摵日欲晡,山石摧裂魑魅呼,令我有足不得趋。
蹶竭频踣犹在罦,嗟嗟我人曾不如。
青天之飞禽,局促木石底而多畏心。
伤哉唐虞远,干戈苦侵寻。
云胡有生适丁斯,今口不能言泪下沾襟。
烈火被原,荆榛塞途。
悲风摵摵日欲晡,山石摧裂魑魅呼,令我有足不得趋。
蹶竭频踣犹在罦,嗟嗟我人曾不如。
青天之飞禽,局促木石底而多畏心。
伤哉唐虞远,干戈苦侵寻。
云胡有生适丁斯,今口不能言泪下沾襟。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五月十八日挈家避兵由里良入西坑作猛虎吟》描绘了战乱中的艰难与恐惧。诗中以猛虎和毒蛇为喻,象征着强敌的威胁和险恶环境,"烈火被原,荆榛塞途"形象地展现了战火焚烧大地,道路被阻的景象。"悲风摵摵日欲晡"营造出阴郁的气氛,"山石摧裂魑魅呼"则暗示了战乱带来的自然震动和恐怖。
诗人感叹自己在困境中步履维艰,"蹶竭频踣犹在罦",表达了疲惫不堪但仍受困于险境的无奈。他将鸟儿困于木石的境况与自身相比,感慨"青天之飞禽,局促木石底而多畏心",揭示了对自由和平的向往。
最后,诗人哀叹世道艰难,"伤哉唐虞远,干戈苦侵寻",怀念古代太平盛世,而现实却是战乱不断。"云胡有生适丁斯,今口不能言泪下沾襟"直抒胸臆,流露出深深的哀痛和无尽的悲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困苦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