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交归路如留客,石碍流杯故恼公
出处:《次朴翁游兰亭韵》
宋 · 姜夔
亚字桥亭面面风,六人同坐树阴中。
松交归路如留客,石碍流杯故恼公。
山色最怜秦望绿,野花只作晋时红。
夕阳啼鸟人将散,俯仰兴怀自昔同。
松交归路如留客,石碍流杯故恼公。
山色最怜秦望绿,野花只作晋时红。
夕阳啼鸟人将散,俯仰兴怀自昔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亚字桥亭:形容桥亭形状像‘亚’字。面面风:四面八方的风。
六人:六个朋友。
树阴:树下的阴凉处。
松交:松树交叉生长。
归路:回家的路。
留客:留住客人。
石碍:石头阻碍。
怜:喜爱。
秦望绿:秦望山的绿色。
晋时红:晋代的红色(可能指花朵颜色)。
夕阳:傍晚的太阳。
啼鸟:鸣叫的鸟儿。
人将散:人们即将离去。
俯仰:抬头低头。
兴怀:情感起伏。
翻译
亚字桥亭四面清风拂过,六个人坐在树荫之中。松树交错遮挡归途,仿佛在挽留客人,石头阻碍了流水杯,让主人感到烦恼。
山色中最喜爱秦望山的翠绿,野外的花朵只显得像晋代那样鲜艳。
夕阳西下鸟儿鸣叫,人们即将散去,抬头低头间的情感起伏,自古以来都相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作品,以朴翁游兰亭的韵脚为依据,描绘了一幅夏日游园的闲适景象。首句“亚字桥亭面面风”,形象地写出桥亭坐落在微风习习之中,四周环风,显得轻盈雅致。接下来的“六人同坐树阴中”描绘了友人们在树荫下共享清凉的场景。
“松交归路如留客,石碍流杯故恼公”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松树仿佛有意挽留游人,而石头则无意间挡住了行进中的流杯,增添了游玩的趣味和意外的惊喜。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山色最怜秦望绿,野花只作晋时红”一句,通过赞美秦望山的翠绿和野花的鲜艳,寄寓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以及对眼前美景的赞叹。最后,“夕阳啼鸟人将散,俯仰兴怀自昔同”以夕阳西下、鸟儿鸣叫和游人散去的画面,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以及对过去情怀的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悠然,展现了姜夔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友情的珍视,具有浓厚的文人墨客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