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云六月光陆离,人在闽南餐荔枝
出处:《荔枝行寄王善父》
元 · 吴莱
炎云六月光陆离,人在闽南餐荔枝。
荔枝日餐三百颗,红绿亚林欺众果。
绛罗系树蜡封蒂,尚食擎盘献青琐。
涪州岁贡与此同,意昔移根来汉宫。
天生尤物不用世,沾洒蜑雨吹蛮风。
蛮风蜑雨振林薮,西域蒲萄秋压酒。
劝君莫近杨太真,传说骊山尘污人。
荔枝日餐三百颗,红绿亚林欺众果。
绛罗系树蜡封蒂,尚食擎盘献青琐。
涪州岁贡与此同,意昔移根来汉宫。
天生尤物不用世,沾洒蜑雨吹蛮风。
蛮风蜑雨振林薮,西域蒲萄秋压酒。
劝君莫近杨太真,传说骊山尘污人。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莱的《荔枝行寄王善父》以荔枝为题,描绘了荔枝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以及其在古代的特殊地位。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荔枝的独特魅力。
首先,诗的开头“炎云六月光陆离,人在闽南餐荔枝”,通过“炎云”和“陆离”这两个词,形象地描绘了六月炎热的天气和荔枝成熟时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闽南的热带雨林之中,感受着夏日的热烈与荔枝的甜美。
接着,“荔枝日餐三百颗,红绿亚林欺众果”,描述了人们对于荔枝的喜爱,每天食用三百颗,甚至超过了其他水果的吸引力。这不仅体现了荔枝的美味,也暗示了它在人们心中的独特地位。
“绛罗系树蜡封蒂,尚食擎盘献青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荔枝的珍贵与仪式感。将荔枝用绛红色的布包裹,蜡封果实的底部,然后由专人捧着盘子,恭敬地呈献给皇宫中的贵族,这样的场景充满了尊贵与神秘。
“涪州岁贡与此同,意昔移根来汉宫”,提到了荔枝作为贡品的历史,说明荔枝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进贡之物,与汉宫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天生尤物不用世,沾洒蜑雨吹蛮风”,表达了对荔枝这种天赐之物的感慨,虽然它天生独特,却未能在世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只能被风吹雨打,象征着命运的无常。
最后,“劝君莫近杨太真,传说骊山尘污人”,借用了杨贵妃的故事,提醒人们不要过于沉迷于美色与享乐,以免陷入历史的悲剧之中。整首诗在赞美荔枝的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综上所述,《荔枝行寄王善父》不仅是一首赞美荔枝的诗作,更通过荔枝这一载体,探讨了自然与人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关系,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