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逢掖三千士,不似东南杂霸馀
出处:《子胥台》
明 · 区怀瑞
楚国何堪有二胥,酬心赠别竟相如。
可怜逢掖三千士,不似东南杂霸馀。
可怜逢掖三千士,不似东南杂霸馀。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楚国的历史人物伍子胥与酬心赠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首句“楚国何堪有二胥”,以疑问的语气提出,暗含对楚国历史上出现两位伍子胥的无奈与感叹。伍子胥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因受到陷害而流亡,最终为吴国所用,助吴灭掉楚国。这里提到“二胥”,可能是指历史上不同的伍子胥形象,或是对楚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类似悲剧的感慨。
次句“酬心赠别竟相如”,运用了典故,将伍子胥与司马相如进行对比。司马相如是汉代著名文学家,以《长门赋》等作品闻名。这里通过“酬心”(表达内心的情感)和“赠别”(告别时的礼物或言语),暗示伍子胥在历史中的命运与情感的复杂性,以及与司马相如在文学创作中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
后两句“可怜逢掖三千士,不似东南杂霸馀”,转向对当时社会的反思。逢掖三千士,可能指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他们虽然人数众多,但并未能像伍子胥那样在历史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也没有像东南地区曾经的霸主那样显赫。这里的“不似”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即文人虽多,却缺乏真正的影响力和作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与现实社会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