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得拟杜陵居,丘壑从来道晏如
出处:《寄赵叔鸣西河耘业二首》
明 · 黄衷
西河得拟杜陵居,丘壑从来道晏如。
风格有人传白下,诗声此日变黄初。
峰岩惯作晨参客,潮落时闻晚唱渔。
清鬓照花君自许,肯抛康济为劬书。
风格有人传白下,诗声此日变黄初。
峰岩惯作晨参客,潮落时闻晚唱渔。
清鬓照花君自许,肯抛康济为劬书。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黄衷所作的《寄赵叔鸣西河耘业二首(其一)》。黄衷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深沉情感见长,此诗亦不例外。
首句“西河得拟杜陵居”,巧妙地将赵叔鸣的居所与杜甫的居住地相提并论,暗示赵叔鸣的田园生活如同杜甫般充满诗意与宁静。接着,“丘壑从来道晏如”进一步强调了赵叔鸣生活的环境与心境的和谐与安宁。
“风格有人传白下,诗声此日变黄初。”这两句既是对赵叔鸣个人风格的认可,也暗含了对赵叔鸣诗歌影响力的赞赏。通过“白下”和“黄初”的对比,诗人巧妙地将赵叔鸣的成就与历史上的文学高峰相联系,增强了诗句的历史厚重感。
“峰岩惯作晨参客,潮落时闻晚唱渔。”这两句生动描绘了赵叔鸣日常生活的场景,山峰岩石间,他如同晨间的参访者,与自然和谐共处;潮水退去之时,渔歌晚唱,更添了几分生活的闲适与悠远。
最后,“清鬓照花君自许,肯抛康济为劬书。”诗人以“清鬓照花”象征赵叔鸣的高洁品格,同时表达了对他坚守内心追求,不为世俗功利所动的赞美。这里“康济”指救世济民,而“劬书”则是指勤奋读书。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赞扬了赵叔鸣在追求个人修养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的高尚情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赵叔鸣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其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的深情赞颂,展现了黄衷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