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生本不灭,来往若寒暑
出处:《拜于湖张状元墓留题》
宋 · 朱旷
瘦马踏乱山,盘折度村坞。
处处花柳明,耕锄遍垄亩。
麦苗见肤寸,拳屈方出土。
乃知去夏旱,布种坐迟暮。
夏租竟如何,未免催迫苦。
投鞭扣萧寺,来谒张公墓。
再拜拭泪行,畴昔感知遇。
盛年厌纷华,骑鲸上天去。
校雠三洞章,飞仙自俦侣。
笑唾人间世,一品竟何补。
世人患死生,未究死生故。
是生本不灭,来往若寒暑。
休矣勿复言,僧窗睡春雨。
处处花柳明,耕锄遍垄亩。
麦苗见肤寸,拳屈方出土。
乃知去夏旱,布种坐迟暮。
夏租竟如何,未免催迫苦。
投鞭扣萧寺,来谒张公墓。
再拜拭泪行,畴昔感知遇。
盛年厌纷华,骑鲸上天去。
校雠三洞章,飞仙自俦侣。
笑唾人间世,一品竟何补。
世人患死生,未究死生故。
是生本不灭,来往若寒暑。
休矣勿复言,僧窗睡春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瘦马:形容马匹瘦弱。踏:行走。
乱山:崎岖的山峦。
盘折:蜿蜒曲折。
度:穿过。
村坞:村庄和田坞。
花柳明:花红柳绿。
耕锄:耕田锄地。
肤寸:几寸。
拳屈:蜷缩。
去夏:去年夏天。
布种:播种。
迟暮:太晚。
夏租:夏季的租税。
催迫:催促。
萧寺:寺庙。
张公墓:张公的墓地。
畴昔:昔日。
纷华:尘世繁华。
骑鲸:升天。
校雠:校对。
三洞章:仙经。
飞仙:仙人。
一品:一品官位。
何补:有何益处。
患:忧虑。
未究:未能探究。
是生:生命。
不灭:生生不息。
来往:轮回。
若寒暑:如同四季。
休矣:罢了。
僧窗:僧人的窗户。
睡:入睡。
春雨:春雨声。
翻译
瘦弱的马儿踏过崎岖的山峦,蜿蜒穿过村庄和田坞。沿途花红柳绿,农夫们在田间劳作,耕田锄地。
麦苗刚刚长出几寸,蜷缩着才破土而出。
由此可知去年夏天的干旱,我们播种得太晚了。
今年的夏粮收成会怎样呢?恐怕免不了被催促缴纳租税。
我来到寺庙前,叩响门扉,拜谒张公的墓地。
再次跪拜,擦拭泪水,回忆起昔日的知遇之恩。
年轻时厌倦了尘世繁华,他选择骑鲸升天而去。
他在校对仙经,与仙人成为同伴。
他对尘世的嘲笑,一品官位又能有何益处。
世人忧虑生死,却未能探究生死的真谛。
生命本就生生不息,如同四季轮回。
罢了,无需再说,我在僧窗边听着春雨入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春日游历时的所见所感。开篇“瘦马踏乱山,盘折度村坞”刻画了行者乘坐瘦弱马匹穿越崎岖山地和曲折的村庄边界的情景。“处处花柳明,耕锄遍垄亩”则展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到处都是鲜花盛开,农人正在田间辛勤劳作。
接下来的“麦苗见肤寸,拳屈方出土”细致地描绘了麦苗初长的情形,它们刚刚露出地面,长度还不到一拳。紧接着“乃知去夏旱,布种坐迟暮”表达了诗人对去年夏天干旱导致播种延误的理解和感慨。
“夏租竟如何,未免催迫苦”则流露出对于农时节的仓促和急迫感。诗人随后提及到向张公墓前拜谒,并在那里回忆起往昔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盛年厌纷华,骑鲸上天去”中的“骑鲸上天去”是典故,用来比喻人生如梦,一旦醒悟,就像骑着鲸鱼直上青云。诗中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超脱世俗的愿望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最后,“休矣勿复言,僧窗睡春雨”用以平静的心态结束了这首诗,似乎在暗示一切都归于自然,人间纷扰不必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