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教雨入心,一滴一痛楚
出处:《读唐人于濆刘驾诗》
宋 · 杨万里
刘驾及于濆,死爱作愁语。
未必真许愁,说得乃尔苦。
一字入人目,蜇出两睫雨。
莫教雨入心,一滴一痛楚。
坐令无事人,吞刃割肺腑。
我不识二子,偶览二子句。
儿曹劝莫读,读著恐愁去。
我云宁有是,试读亦未遽。
一篇读未竟,永慨声已屡。
忽觉二子愁,并来遮不住。
何物与解围,伯雅烦尽护。
未必真许愁,说得乃尔苦。
一字入人目,蜇出两睫雨。
莫教雨入心,一滴一痛楚。
坐令无事人,吞刃割肺腑。
我不识二子,偶览二子句。
儿曹劝莫读,读著恐愁去。
我云宁有是,试读亦未遽。
一篇读未竟,永慨声已屡。
忽觉二子愁,并来遮不住。
何物与解围,伯雅烦尽护。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读唐人于濆刘驾诗》。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借古人诗作抒发自己情感的诗歌。
首先,“刘驾及于濆,死爱作愁语”两句表达了对古代诗人于濆和刘驾作品中的深沉爱意与忧愁的情感体验。这里“死爱”指的是那种无法割舍的情感,而“作愁语”则是这种情感转化为文字的结果。
接着,“未必真许愁,说得乃尔苦”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这份忧愁的深刻理解和同情。诗人认为,尽管这些忧愁可能并非完全真实,但在诗中被描绘出的痛苦感却是如此真切。
“一字入人目,蜇出两睫雨”则形象地表达了诗句的力量,每一个字都能深入人心,如同眼泪般流淌。这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示了诗歌对读者情感的强烈撞击。
“莫教雨入心,一滴一痛楚”又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情感影响,警示不要让这些忧愁的情感渗透到内心深处,每一滴都可能带来切骨的疼痛。
中间部分“坐令无事人,吞刃割肺腑”则表达了一种极端的情感状态,仿佛没有事情的人会将自己的内心剖析得像切割身体一样惨烈。
而后面的“我不识二子,偶览二子句。儿曹劝莫读,读著恐愁去。”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这两位古代诗人的认识,以及他们的作品如何影响了诗人的情感世界。
最后,“我云宁有是,试读亦未遽。一篇读未竟,永慨声已屡。忽觉二子愁,并来遮不住。何物与解围,伯雅烦尽护。”则是诗人继续表达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如何被这份忧愁所包围,最终寻求解脱之道。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诗歌的情感体验和分析,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