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旖旎姑苏二十年,馆娃宫里自蹁跹全文

旖旎姑苏二十年,馆娃宫里自蹁跹

出处:《咏西施菊二首
清 · 黄文灿
旖旎姑苏二十年,馆娃宫里自蹁跹
馥余脂粉偏成宠,秀寄芳葩更足怜。
杨玉堂前西蜀道,虞姬草朽乌江边。
浣纱溪上特标异,直把花仙作水仙。

鉴赏

这首诗以“咏西施菊二首(其二)”为题,由清代诗人黄文灿所作。诗中借咏菊之名,实则暗喻历史人物西施,通过描绘西施的美丽与哀愁,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和情感寄托。

首句“旖旎姑苏二十年”,开篇即点出西施与苏州的深厚渊源,暗示她在此地生活了二十年,以“旖旎”形容其美貌与风韵,既是对西施个人魅力的赞美,也预示了后续情节中她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命运的复杂性。

“馆娃宫里自蹁跹”一句,进一步描绘了西施在馆娃宫中的生活状态,以“蹁跹”形容她的舞姿轻盈、姿态优雅,将她置身于古代宫廷的奢华背景之中,凸显其生活的华美与自由。

“馥余脂粉偏成宠,秀寄芳葩更足怜”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脂粉与芳葩赋予情感,表达了西施因美貌而得宠,同时也因美貌而引人怜惜的双重情感体验。脂粉不仅象征着西施的外在美,也隐含了她被利用与牺牲的命运。

“杨玉堂前西蜀道,虞姬草朽乌江边”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其他美女形象,如杨贵妃与虞姬,进一步强调了西施的独特地位和命运的悲剧色彩。杨玉堂与乌江边的场景,分别代表了杨贵妃与虞姬的悲剧结局,而西施则在其中独树一帜,既有荣光也有哀愁。

“浣纱溪上特标异,直把花仙作水仙”结尾两句,将西施比作浣纱溪上的花仙,不仅突出了她的独特气质与非凡之处,也暗示了她如同水仙般高洁脱俗的形象。这一比喻不仅美化了西施,也寄托了诗人对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施形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独到理解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与命运、自由与束缚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