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何由宿峰顶,窗里望波涛全文

何由宿峰顶,窗里望波涛

出处:《忆皎然上人
唐 · 李端
未得从师去,人间万事劳。
云门不可见,山木已应高。
向日开柴户,惊秋问敝袍。
何由宿峰顶,窗里望波涛

拼音版原文

wèicóngshīrénjiānwànshìláo
yúnménjiànshānyìnggāo

xiàngkāicháijīngqiūwènpáo
yóu宿fēngdǐngchuāngwàngtāo

注释

未得:未能。
从师:拜谒师长。
去:离开。
人间:尘世。
万事:世间纷扰。
云门:云门寺。
不可见:已不可见。
山木:山中的树木。
应:想必。
向日:面对阳光。
柴户:柴扉。
惊秋:忽然察觉秋意。
问:询问。
敝袍:破旧衣袍。
何由:如何能。
宿:过夜。
峰顶:高峰之上。
窗里:只在窗内。
波涛:波涛汹涌。

翻译

未能拜谒师长离开尘世,世间纷扰无尽劳心劳力。
云门寺已不可见,想来山中的树木定已长得很高。
面对阳光打开柴扉,忽然察觉秋意已深,询问破旧衣袍。
如何能在这高峰之上过夜,只在窗内遥望波涛汹涌的江海。

鉴赏

诗中“未得从师去,人间万事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佛法修行的渴望与世俗牵绊之间的矛盾。"云门不可见,山木已应高"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云雾缭绕的山门隐而不见,山林中的树木随季节的变化而成长,这是对自然界深邃与生命力强弱变化的一种感喟。"向日开柴户,惊秋问敝袍"表现了诗人在简单生活中对寒冷季节到来的担忧,以及对未来之不安。最后“何由宿峰顶,窗里望波涛”则是诗人寄寓于深山之巅,以静观动之情景,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

诗中充满了对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宁静的向往,同时也流露着对生活的无奈和困顿,以及面对未来的不安。通过山水、季节的变换,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