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
出处:《依韵和王中丞忆许州西湖》
宋 · 梅尧臣
拍岸千寻水,陪京第一州。
艳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
细浪差差蹙,深湾曲曲幽。
跳鳞无限乐,春蔓不胜柔。
晚下蛙为吹,闲来叶作舟。
乱禽喧后坞,急雨过西畴。
负笱渔郎去,将雏燕子秋。
跨桥寻岛入,疏窦出城流。
密树能藏马,晴沙自立鸥。
缘何探景备,平昔从公游。
艳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
细浪差差蹙,深湾曲曲幽。
跳鳞无限乐,春蔓不胜柔。
晚下蛙为吹,闲来叶作舟。
乱禽喧后坞,急雨过西畴。
负笱渔郎去,将雏燕子秋。
跨桥寻岛入,疏窦出城流。
密树能藏马,晴沙自立鸥。
缘何探景备,平昔从公游。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拍岸:冲击岸边。千寻:极目远望。
陪京:京城之一。
艳光:绚丽的光芒。
改:改变。
明月:明亮的月亮。
细浪:微小的波浪。
蹙:收缩。
深湾:深邃的海湾。
跳鳞:跃动的鱼鳞。
春蔓:春天的藤蔓。
柔:柔软。
晚下:夜晚降临。
蛙为吹:蛙声如乐曲。
叶作舟:树叶做船。
乱禽:纷乱的鸟群。
喧:喧闹。
急雨:急促的雨。
负笱:背着鱼篓。
雏燕子:幼小的燕子。
秋:秋季。
跨桥:越过桥梁。
疏窦:稀疏的洞穴。
出城流:流出城外。
密树:茂密的树木。
晴沙:晴天的沙滩。
鸥:鸥鸟。
缘何:为何。
探景:探索景色。
平昔:往常。
公游:与您一同游玩。
翻译
拍打着岸边的千重水,这是京城的第一州。夕阳的艳光照亮了水面,明亮的月光陪伴着人们留连忘返。
细细的波浪起伏不定,深深的湾曲折折,显得幽静。
鱼儿跳跃,带来无尽的乐趣,春天的藤蔓柔软得承受不住。
夜晚,蛙声如歌,闲暇时,树叶成了渡船。
纷乱的鸟鸣在后山回荡,急骤的雨点掠过西边的田地。
背着鱼篓的渔夫带着幼鸟离去,秋天的燕子也准备南飞。
穿过桥梁寻找小岛,清流从小洞流出城外。
茂密的树林足以隐藏马匹,晴朗的沙滩上鸥鸟自在栖息。
为何如此详尽地探索美景,只因以往常与您一同游玩。
鉴赏
梅尧臣的这首《依韵和王中丞忆许州西湖》描绘了许州西湖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这里的深深怀念。首句“拍岸千寻水”展现出湖水之深,波涛拍打着岸边,气势非凡。"陪京第一州"则点出西湖位于都城附近,地位显赫。
"艳光落日改,明月与人留"两句,通过日落和月升的交替,强调了时间的流转,而西湖的美景却如故,引人留连。"细浪差差蹙,深湾曲曲幽"细致描绘了湖面的动态与静谧,浪花轻涌,湾道曲折,充满神秘与宁静。
"跳鳞无限乐,春蔓不胜柔"写鱼儿跳跃,生机盎然,春蔓柔软,更添诗意。接着诗人以蛙鸣叶舟,鸟声田野,渔夫携雏燕的场景,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
"负笱渔郎去,将雏燕子秋"描绘了渔夫归家的温馨画面,而"跨桥寻岛入,疏窦出城流"则展示了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工巧妙结合。最后,"密树能藏马,晴沙自立鸥"写尽了西湖的隐蔽与自由,结尾的疑问“缘何探景备,平昔从公游”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友人一同游湖的美好回忆。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展现了许州西湖的秀美风光和诗人对这里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