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全文

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

唐 · 吴融
十二阑干压锦城,半空人语落滩声。
风流近接平津阁,气色高含细柳营。
尽日捲帘江草绿,有时欹枕雪峰晴。
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

拼音版原文

shíèrlángānjǐnchéngbànkōngrénluòtānshēng
fēngliújìnjiēpíngjīn

gāohánliǔyíng
jìnjuànliánjiāngcǎo绿yǒushízhěnxuěfēngqíng

zhīpěngzhàocháotiānhòushuídēnglínkànyuèmíng

注释

十二阑干:形容栏杆众多,环绕的样子。
压:环绕,覆盖。
锦城:指美丽的城市,这里可能特指成都,因其古代织锦业发达而得名。
半空人语:高空中的谈话声,形容声音从高处传来。
风流:风度,文采,这里指地方的雅致风情。
近接:靠近,接近。
平津阁:地名,可能指代一个有文化或历史意义的楼阁。
气色:景象,氛围。
高含:蕴含,显示出。
细柳营:典故,原指汉代周亚夫屯兵之地,纪律严明,这里借指军营或有纪律的环境。
尽日:整天,终日。
捲帘:卷起窗帘。
江草绿:江边草木葱郁的绿色景象。
有时:有时候。
欹枕:斜靠着枕头。
雪峰晴:雪峰在晴天的景象。
不知:不知道。
捧诏:手持皇帝的诏书,指受命上朝。
朝天:朝见天子,指上朝。
后:之后。
登临:登山临水,指游览山水。
看月明:观赏明亮的月色。

翻译

华丽的栏杆环绕着锦城,半空中人们的谈笑声伴随着河滩的水声落下。
此处风流雅致紧邻平津阁,高尚的气质蕴含着细柳营的风采。
整天卷起窗帘可见江边绿草,时而斜倚枕上观赏雪峰放晴的美景。
不知道受诏上朝之后,谁还会来这里登高望月,欣赏明月的清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审美情趣。

"十二阑干压锦城"一句,以宏伟的景象开篇,设立了一个高远、辽阔的视角。"半空人语落滩声"则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仿佛听者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那份宁静与和谐。

"风流近接平津阁"和"气色高含细柳营"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环境的清新雅致。这里的“风流”指的是那不受尘俗干扰的清风,它似乎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共同构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而“气色高含细柳营”则展现了春日景色的柔和与生机,这里的“细柳”不仅是景物描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新与希望。

"尽日捲帘江草绿, 有时欹枕雪峰晴"两句,通过对窗前景色变换的描述,传达了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感觉。这里“尽日”表明诗人可能是一直在观赏这自然美景,而“有时”则暗示了诗人的生活不仅只有这样的静谧时光,还有可能经历过严寒的冬天。

最后两句"不知捧诏朝天后,谁此登临看月明"表达了诗人对于官职和荣华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更高精神追求的向往。这不仅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反映出古代士大夫对于仕途与修养之间矛盾的心理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远境界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