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娇小乍迎郎,沈水银篝残晚妆
出处:《古秋夜长晴雨二首 其二》
元 · 何中
雪浪流碧虚,雨花散前除。
西风红叶石栏曲,尽并寒声归绮疏。
回文读罢双蛾敛,城上啼乌稀漏点。
东家娇小乍迎郎,沈水银篝残晚妆。
灯里镜台閒自照,红颜相似夜偏长。
西风红叶石栏曲,尽并寒声归绮疏。
回文读罢双蛾敛,城上啼乌稀漏点。
东家娇小乍迎郎,沈水银篝残晚妆。
灯里镜台閒自照,红颜相似夜偏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静谧与凄美,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首句“雪浪流碧虚,雨花散前除”以“雪浪”和“雨花”为意象,描绘了秋日雨后的景象,碧空如洗,雨花洒落,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西风红叶石栏曲,尽并寒声归绮疏”进一步渲染了秋意,西风吹过,红叶飘零,石栏弯曲,寒声汇聚,绮疏(窗棂)映衬着这一切,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
“回文读罢双蛾敛,城上啼乌稀漏点”则转而描写室内情景,诗人读完回文后,双眉轻敛,思绪万千。城头传来稀疏的乌鸦叫声,如同滴答的时钟,增添了几分寂寥与深沉。这里运用了“回文”这一古代文学形式,增加了诗的趣味性和文化内涵。
最后,“东家娇小乍迎郎,沈水银篝残晚妆”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东邻的小女子刚刚迎接她的郎君,晚妆未散,香炉中的沉水香烟袅袅升起,营造出一种甜蜜而略带哀愁的氛围。而“灯里镜台闲自照,红颜相似夜偏长”则将视线拉回到诗人自身,他在灯下独自照镜,红颜依旧,但夜晚似乎格外漫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秋夜的静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