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邻我者,滔滔逐世尘
出处:《闲居感怀二首》
明 · 王以悟
达欲善天下,穷必善其身。
此身一不善,落魄谁与邻。
岂无邻我者,滔滔逐世尘。
老死竟何益,空负头上巾。
所以古人学,忧道不忧贫。
疏食有至味,曲肱以全真。
东周不可作,传道洙泗滨。
何哉由求子,徒闻称具臣。
此身一不善,落魄谁与邻。
岂无邻我者,滔滔逐世尘。
老死竟何益,空负头上巾。
所以古人学,忧道不忧贫。
疏食有至味,曲肱以全真。
东周不可作,传道洙泗滨。
何哉由求子,徒闻称具臣。
注释
达:追求。善:使……好。
穷:贫困。
落魄:困顿失意。
邻:邻居,朋友。
岂:难道。
滔滔:众多。
逐:追逐。
老死:老去死去。
何益:有什么好处。
空:空虚。
古人:古代贤人。
忧:忧虑。
贫:贫穷。
疏食:粗食。
至味:极美的味道。
全真:保全真性。
东周:历史上的东周时期。
作:复制。
洙泗滨:洙水和泗水边。
由求子:指孔子弟子颜回。
徒:仅仅。
具臣:忠诚的臣子。
翻译
想要对天下尽善,穷困时也要对自己好。若自身品行不端,即使落魄也无人亲近。
难道没有能与我为邻的人吗?人们都在世俗洪流中奔波。
老去死去有何意义,空有一顶头巾却无所作为。
古人学习,忧虑的是道义而非贫穷。
粗茶淡饭也有其深意,弯曲手臂睡觉保持本真。
东周那样的盛世已不可复制,孔子在洙泗河边传授大道。
为何只知求名逐利,孔子弟子也只是个忠诚的臣子罢了。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以悟的《闲居感怀二首(其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首句“达欲善天下”揭示了儒家的济世理想,追求社会和谐与进步。然而,“穷必善其身”则强调个人在困厄时应保持道德操守,不因环境而改变内心的纯净。
接下来,诗人通过“此身一不善,落魄谁与邻”表达了如果自身品行不端,即使身处困境也会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批评了那些随波逐流的人,认为他们“滔滔逐世尘”,忽视了精神层面的修养。
“老死竟何益,空负头上巾”进一步指出,仅仅为了生存而忙碌,直至老去,最终并无太大意义,反而可能空耗了宝贵的时间和生命。因此,古人倡导“忧道不忧贫”,重视内在的精神追求而非物质富足。
最后两句“疏食有至味,曲肱以全真”借用孔子的典故,提倡简朴生活也能有深层的满足,保持心灵的完整和真实。诗人感叹,如东周那样的理想社会已不可再得,但他仍寄希望于像洙泗滨的孔子那样传播道德之道。
整首诗寓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体现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儒家的道德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