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紫袈裟名已贵,吟红菡萏价兼高
出处:《寄怀曾口寺文英大师》
唐 · 齐己
著紫袈裟名已贵,吟红菡萏价兼高。
秋风曾忆西游处,门对平湖满白涛。
秋风曾忆西游处,门对平湖满白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著紫袈裟:穿着紫色的僧袍,指和尚的身份。名已贵:名声已经很尊贵。
吟红菡萏:吟诵关于红色荷花的诗,菡萏即荷花。
价兼高:诗歌的价值也相当高。
秋风:秋季的风,常引申为引起回忆的时刻。
曾忆:曾经回忆。
西游处:西方游历过的地方,可能指佛教发源地印度。
门对平湖:房屋的门正对着平静的湖泊。
满白涛:湖面上满是白色的波浪。
翻译
身着紫色僧衣地位已显赫,吟咏荷花的诗篇更显声望高。秋风中回想起往昔西行的路,门前正对广阔的湖面,波涛泛白满盈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寄怀曾口寺文英大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佛法的崇敬之心。
“著紫袈裟名已贵,吟红菡萏价兼高。” 这两句表达了对僧侣修行成就的赞美和对他们所持咒语价值的认同。紫袈裟象征着佛教僧人的尊贵身份,而“吟红菡萏”则是指僧人诵读佛经,红色可能暗示了佛经的珍贵与神圣。
“秋风曾忆西游处,门对平湖满白涛。” 这两句通过秋风引起的怀念和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个地方或情感的深切回忆。这里的“西游”可能是指佛教徒到印度去寻求佛法的典故,而“门对平湖满白涛”则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澄明。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和他们修行场所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个人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