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
出处:《再用前韵寄莘老》
宋 · 苏轼
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
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
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挂颊。
野凫翅重自不飞,黄鹤何事两翼垂。
泥中相从岂得久,今我不往行恐迟。
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
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
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挂颊。
野凫翅重自不飞,黄鹤何事两翼垂。
泥中相从岂得久,今我不往行恐迟。
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
拼音版原文
(
)
注释
夷甫:指王衍。开三窟:比喻多方逃避、寻求庇护。
长康:顾恺之的字。
痴绝:形容极度痴傻。
死智:因过于聪明而招致不幸。
困穷:困境贫穷。
料理:照顾,处理。
笏挂颊: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手板,这里形容权杖挂在脸上。
野凫:野鸭。
黄鹤:传说中的仙鸟。
岂得久:怎能长久。
恐迟:恐怕错过时机。
江夏无双:指某位杰出人物。
文字相娱嬉:用文字来娱乐和嬉戏。
翻译
你没看见王衍挖了三个避难所,却比不上顾恺之以痴名流传。痴傻的人自有其乐,直到天年;聪明人因过度智慧反受责罚,无法洗清罪过。
困厄之中,谁需要你操心?抬头望山,权杖挂在脸颊旁。
野鸭翅膀沉重,自然不愿飞翔;黄鹤为何垂下双翼,令人不解。
在泥泞中相伴,怎能长久?我若不去,恐怕会错过时机。
江夏无双,想必还未离去,遗憾的是没有文字来共度欢乐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朋友深厚的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中“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两句,用历史上的隐逸之士比喻自己的选择,与世俗保持距离,追求心中的自由与理想。
“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表达了作者对于那些执着于智慧而不能超脱世俗的“智士”的悲哀,同时也反映出自己宁愿做一个不被世俗所困的“痴人”,保持一份超然物外的心态。
“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挂颊”则是表达了在困顿和贫穷中,对朋友之间关怀备至之情。诗中的“举头看山”描绘出一种仰望高远、超脱尘俗的境界,而“笏挂颊”则是形容友情深厚,犹如物品悬挂在树上,不易离去。
接下来的“野凫翅重自不飞,黄鹤何事两翼垂”通过对鸟类行为的描写,隐喻了人生对于自由与束缚的态度。野凫虽有飞翔之能却选择不飞,显示出一种超然世外的豁达;黄鹤则是展现了一种无奈与沉重。
“泥中相从岂得久,今我不往行恐迟”表达了人生短暂,朋友间的聚首难得,应珍惜现在的时光,不可错过。
最后,“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则是对友情深厚之处,希望能够长久,但现实中往往无法如愿,因此表达了作者对于无法与朋友长相伴随的遗憾,以及想要通过文字来传递这份情谊却又感到不足的无奈。
整首诗充满了苏轼特有的超脱与豁达,同时也透露着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