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根满山人不食,天下米斗皆三钱
出处:《前采薇歌》
元 · 刘诜
我不是西山民,采薇不粟哀亡殷。
又不是周戍卒,采薇禦边踏霏雪。
年荒良田三尺尘,甑悬锉冷儿号嗔。
长镵短锥采薇去,东家西家相为群。
霜严磴滑山路峭,月落鼯啼山鬼啸。
晓翻石罅得丛根,共恨土枯根亦瘦。
寸根入手如寸金,舂烹作饼碎劳薪。
盐空菽尽味惨恶,空忆饭甑曾炊银。
人言食薇无谷气,五日十日终亦毙。
今宵妻孥暂充腹,谁料后来死何地。
我死愿随行雨仙,遍倾大瓢作丰年。
薇根满山人不食,天下米斗皆三钱。
又不是周戍卒,采薇禦边踏霏雪。
年荒良田三尺尘,甑悬锉冷儿号嗔。
长镵短锥采薇去,东家西家相为群。
霜严磴滑山路峭,月落鼯啼山鬼啸。
晓翻石罅得丛根,共恨土枯根亦瘦。
寸根入手如寸金,舂烹作饼碎劳薪。
盐空菽尽味惨恶,空忆饭甑曾炊银。
人言食薇无谷气,五日十日终亦毙。
今宵妻孥暂充腹,谁料后来死何地。
我死愿随行雨仙,遍倾大瓢作丰年。
薇根满山人不食,天下米斗皆三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百姓在饥荒年间的艰难生活,通过“采薇”这一行为反映了人们在食物极度匮乏时的无奈与挣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如山路的崎岖、月夜的寂静、石缝中的微根,以及食物的苦涩与稀缺,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状态。
诗人以“采薇”为线索,不仅描绘了物质层面的匮乏,更深入探讨了精神层面的绝望与希望。通过“东家西家相为群”的描述,展现了邻里之间的互助与团结,尽管这种互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饥饿问题,但却是人们在困境中寻求生存的一种方式。同时,“我死愿随行雨仙,遍倾大瓢作丰年”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望,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体现了人类面对苦难时的坚韧与乐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古代社会中贫困与饥饿的现实,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希望,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