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时画马入马腹,但恐山人变竹枝
出处:《题黄山山人墨竹》
清 · 张远
结体欲密势欲舒,节圆叶老如草书。
吴兴已往不可作,此君顾影空扶疏。
黄山山人澹于菊,胸有千竿万竿竹。
翛然落笔电与雷,纵横幻诞何奇哉!墨汁三升酒一斗,飒飒晴空风雨来。
蛰蛇出蠖剑出匣,夭矫老龙卸龙甲。
共道一日不可无,颇恨古人无我法。
袜材挥尽世莫知,撑肠拄腹徒尔为。
伯时画马入马腹,但恐山人变竹枝。
吴兴已往不可作,此君顾影空扶疏。
黄山山人澹于菊,胸有千竿万竿竹。
翛然落笔电与雷,纵横幻诞何奇哉!墨汁三升酒一斗,飒飒晴空风雨来。
蛰蛇出蠖剑出匣,夭矫老龙卸龙甲。
共道一日不可无,颇恨古人无我法。
袜材挥尽世莫知,撑肠拄腹徒尔为。
伯时画马入马腹,但恐山人变竹枝。
鉴赏
这首清代张远的《题黄山山人墨竹》描绘了一幅墨竹图的生动景象。诗人首先赞赏墨竹的构图紧密而流畅,如同草书般自然,既有力度又有节奏。他感叹吴兴(可能指某个时期或地方)的风格已经难以再现,而黄山山人的墨竹却独具特色,其身影映照下的竹子疏朗有致。
接着,诗人将黄山山人比作淡泊如菊的隐士,内心藏着无数的竹子,他的笔触自由洒脱,如电闪雷鸣,展现出墨竹的奇幻姿态。诗人形容创作过程中的豪放,泼墨如风雨,形象地刻画了墨竹的生动和气势。
墨竹的生动形象让人心生敬畏,仿佛蛰伏的蛇和出鞘的剑,以及卸下甲胄的老龙,都寓言在其中。诗人认为黄山山人的墨竹艺术一日不可或缺,甚至遗憾古人没有这样的技法。然而,山人的才华并未得到世俗的理解,他的作品仅被当作袜材,显得有些落寞。
最后,诗人以画家赵伯驹画马深入马腹的技巧,暗示黄山山人可能会将这种独特的竹韵融入自己的画作中,甚至可能改变传统,让人期待他未来可能的创新。整首诗赞美了黄山山人墨竹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创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