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禹门山色度寒磬,萧寺竹声来晚风全文

禹门山色度寒磬,萧寺竹声来晚风

出处:《题龙门僧房
唐 · 刘沧
静室遥临伊水东,寂寥谁与此身同。
禹门山色度寒磬,萧寺竹声来晚风
僧宿石龛残雪在,雁归沙渚夕阳空。
偶将心地问高士,坐指浮生一梦中。

注释

静室:安静的房间。
伊水:古代河流名,今河南境内。
寂寥:寂静、孤独。
禹门:古代神话中的龙门,象征登天之门。
磬:寺庙中敲击的乐器。
萧寺:寂静的寺庙。
石龛:岩石凿成的小屋。
沙渚:沙滩上的小洲。
高士:德行高尚的人。

翻译

我在静室中远望伊水东流,孤独寂寞,谁能与我共享这份宁静。
禹门山色映照着寒冷的磬声,傍晚时分,萧瑟的寺庙竹叶随风传来。
僧人住在石龛里,残留的雪还未消融,大雁归巢,沙滩上只有夕阳空照。
偶尔向高人请教内心世界,他们只笑指人生如梦一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高士在静室中遥望伊水,感受到孤独与宁静的意境。"寂寥谁与此身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融入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禹门山色度寒磬"中的“禹门”指的是大禹治水时所开凿的门,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时间的流逝;“山色度寒磬”则是山川在寒冷阳光下的苍茫景象。"萧寺竹声来晚风"中,“萧寺”给人以幽深古老之感,"竹声来晚风"则描绘出一种寂静而又生动的自然声音。

诗人继续描写僧侣生活的情景:"僧宿石龛残雪在"展现了僧人的清贫与超脱,而“雁归沙渚夕阳空”则是对晚归鸥鸟和寂静河岸的一种描绘,表达了一天结束时的宁静。

最后两句"偶将心地问高士,坐指浮生一梦中"诗人似乎在询问那些修行者对于生命意义的看法,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那就是生命如同一场梦,轻飘而不着边际。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以及他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