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命寄一田中,何敢辞劳叹沾湿
羲和愁抱赤乌眠,阳侯怒蹴秋潢裂。
风寒田火夜不明,桔槔椎鼓声彭彭。
家家救田如救死,处处防陇如防城。
丁男冻馁弱女泣,今岁催苗如火急。
一家命寄一田中,何敢辞劳叹沾湿。
四山湓涌地轴浮,潮声半夜移桃州。
千家井邑类飘叶,啾啾赤子生鱼头。
大田积沙高数尺,南陌东阡了难识。
死者沉湘魂莫招,生者无家归不得。
呼天不闻地不知,县官不恤将告谁。
与其饥死在沟壑,不若漂死随蛟螭。
何人发廪讲荒政,笺天急救生民命。
拯溺谁无孟氏心,裹饭空怜子桑病。
恭惟在位皆圣贤,等闲鍊石能补天。
转移风俗在俄顷,不歌苦雨歌丰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严重的水灾,生动展现了灾民的苦难与社会的混乱。开篇以“雷车推翻电车折,龙鬣劳劳滴清血”起笔,形象地描绘了雷电交加、暴雨倾盆的景象,接着“羲和愁抱赤乌眠,阳侯怒蹴秋潢裂”两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羲和与阳侯,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愤怒与破坏力。
“风寒田火夜不明,桔槔椎鼓声彭彭”描绘了夜晚风寒,田间火光昏暗,人们忙碌救田的情景。“家家救田如救死,处处防陇如防城”则强调了灾民们对农田的极度重视,仿佛在保卫生命。
接下来,“丁男冻馁弱女泣,今岁催苗如火急”表现了灾民生活的艰难,男丁因饥饿而无力,女子哭泣,而今年的农作物生长迫在眉睫。“一家命寄一田中,何敢辞劳叹沾湿”则表达了农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付出的艰辛努力。
“四山湓涌地轴浮,潮声半夜移桃州”描述了洪水泛滥,山河动荡的场景。“千家井邑类飘叶,啾啾赤子生鱼头”则形象地描绘了灾民流离失所,如同被洪水冲走的树叶,孩子们在水中挣扎求生的画面。
“大田积沙高数尺,南陌东阡了难识”描绘了农田被洪水淹没,道路难以辨认的景象。“死者沉湘魂莫招,生者无家归不得”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以及生者无处可归的悲痛。“呼天不闻地不知,县官不恤将告谁”反映了灾民对政府援助的渴望与失望。
最后,“与其饥死在沟壑,不若漂死随蛟螭”表达了灾民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忍受饥饿的绝望。“何人发廪讲荒政,笺天急救生民命”呼吁有人能够发放粮食,实施救灾政策。“拯溺谁无孟氏心,裹饭空怜子桑病”表达了对有能力却未行动者的批评。“恭惟在位皆圣贤,等闲鍊石能补天”表达了对政府官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像圣贤一样,有能力解决困难。“转移风俗在俄顷,不歌苦雨歌丰年”则表达了对改变社会风气、重建家园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苦难与挑战,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