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便成贫景致,竹帘垂处最相宜
出处:《阶基》
宋 · 李觏
堂前一级似阶墀,无石无砖只旧基。
泥饰顷因年节近,蹋崩唯是客行时。
谁曾罗袜双来上,多谢苍苔久不离。
从此便成贫景致,竹帘垂处最相宜。
泥饰顷因年节近,蹋崩唯是客行时。
谁曾罗袜双来上,多谢苍苔久不离。
从此便成贫景致,竹帘垂处最相宜。
注释
堂前:厅堂前面。一级:一级台阶。
阶墀:阶梯。
无石无砖:没有石头和砖头。
旧基:古老的根基。
泥饰:泥土装饰。
年节近:临近节日。
蹋崩:踩踏崩塌。
客行时:行人来访的时候。
罗袜:轻盈的绣鞋。
双来上:双双踏上。
苍苔:青苔。
久不离:长久陪伴。
贫景致:贫瘠的景色。
竹帘垂处:竹帘低垂的地方。
最相宜:最为合适。
翻译
厅堂前面一级台阶像阶梯,没有石头也没有砖,只有古老的根基。因为临近节日,泥土装饰才显得新奇,但踩踏崩塌常常发生在行人来访的时候。
谁还记得那双轻盈的绣鞋曾双双踏上这里,感谢长久以来青苔陪伴未离去。
从此这地方就成了贫瘠的景色,竹帘低垂的地方最为合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颇有自在人生的意味。开篇“堂前一级似阶墀,无石无砖只旧基”两句,通过对庭院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古老而简朴的环境,既没有华丽的石阶,也没有坚固的砖基,只剩下一片空寂的旧基础。这种景象给人以荒废与静谧之感。
接下来,“泥饰顷因年节近,蹋崩唯是客行时”两句,则写出了岁月流转带来的自然侵蚀和人们活动留下的痕迹。这里的“泥饰”指的是庭院中的泥土被雨水冲刷出花纹,而“顷因年节近”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自然现象也越来越频繁发生。而“蹋崩唯是客行时”,则写出了偶尔有客人经过,带来的脚步声和庭院结构的破败。
中间四句“谁曾罗袜双来上,多谢苍苔久不离。从此便成贫景致,竹帘垂处最相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依恋以及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谁曾罗袜双来上”,这里“罗袜”意指草地,这句话是在询问何时有人踏足这片草地。接着,“多谢苍苔久不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珍视和感激,苍苔长年与他相伴。
最后两句“从此便成贫景致,竹帘垂处最相宜”,则是诗人接受并享受这种简朴生活的态度。“从此便成贫景致”表明诗人已经习惯甚至乐于这样的简单、清贫的生活环境。而“竹帘垂处最相宜”,则写出了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即使是简单的竹制窗帘也显得分外和谐自然,充满了生活的美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庭院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归于自然的心境。